城市,a线为7月平均气温曲线,越近市中心地区,温度越高;b为土地价格曲线,越近市中心价格越高,在距市中心4km处上升主要是交通交汇处,地价越高;d是工业用地比例曲线,越近市中心工业用地比例越低,在距市中心2Km处工业用地比例高,应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人口密集区;c为常住人口密度曲线,应在靠近市中心的郊区密度最...
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人)/该地土地面积 (km^2) 。读我国东西部面积比例与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1~2题。西部面积57%西部人口6%东部面积43%东部人口94%1.此图说明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A.东多西少B.南多北少C.西北多,东南少D.西多东少2.2018年中国人...
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和商务楼相对高度(楼高)分布图,关于该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50000横高常住人口密度400003000020000100000M N30P60Q距市中心距离(Km)①M处为中心商务区②P处为卫星城③N处为中心商务区④Q处为卫星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城...
【小题2】由图可以看出:2010年比2002年7月平均气温升高,土地价格上升了,常住人口密度增加了,工业用地比例是在市中心下降,在郊外上升了;说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了,D错;中心区规模扩大了,C错;工业用地趋向于郊外,且用地比例增加,B错;人口、工业趋向于郊外,说明交通通达度提高了,选A正确。考点:该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
故不符合题意;②、乙城市的P处是商务楼最高处,说明P处是中心商务区,故正确;③、甲城市的N处人口比周围地区多,且商务楼的高度比周围地区高,说明N处分布着卫星城,故确;④、乙城市的Q处人口数量不比周围地区多,商务楼高度也不比周围地区高,说明没有卫星城分布,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力学 质量和密度 密度 密度计算 密度公式应用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 1.D 2.B 试题分析: 1.读图,1982—2000年,甲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由大变小,乙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由小变大,特征变化不同,A错。由图可看出,两城市边缘人口变化差异,甲城市密度变化有起伏,乙城市密度变化均匀,B错。由图中数据可知,甲...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
【1】1982年甲城市常住人口密度大,城区范围大,人口规模大于乙城市,A错。1982-2000年甲城市的常住人口密度减小,城区范围扩大,人口总量可能增加,B错。根据图中数值,2000年甲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大于乙城市,C对。1982-2000年两市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不同,甲市减小,乙市增大,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