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东屯看作桃花源式的避乱之地了。可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决不会满足于一己的温饱,而是时刻想到多灾难的人民。当诗人在东屯北崦看到空无一人的荒村时,他遏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写下了这首诗。 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第517页—第519页 赏析 首联,诗人就痛斥这帮“盗贼”,竟把...
北崦(yān):是指东屯北面的山。 盗贼:措一切叛唐作乱的人,如拥兵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扰内地的吐蕃。 浮生:言人生世间一切无定,如浮在水上一样,这里指长期漂泊的作者自己。 诛求:指官府盘剥。 异俗:风俗特殊,指当地百姓。夔州百姓有些特别的风俗习惯,作者感受较突出,所以诗中屡用“异俗...
东屯北崦 杜甫〔唐代〕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官府盘剥致使百姓坠入贫穷。空荡荡的村子里只能看见飞鸟,惨淡的落日下空无一人。走在山谷中凄凉的风扑面而来,注目松林时冷露滴湿...
当诗人在东屯北崦看到空无一人的荒村时,他遏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1993.10:第517页—第519页 赏析 首联,诗人就痛斥这帮“盗贼”,竟把可怜的百姓弄得如此贫困。他们一味“诛求”,使这小小的山村空无一人。 “盗贼”一词,在杜集中出现...
《东屯北崦》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困的流浪者的景象。他在东屯和北崦的地方陷入了困境,生活困顿,不得安宁。他被社会的险恶之...
《东屯北崦》译文 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官府盘剥致使百姓坠入贫穷。 空荡荡的村子里只能看见飞鸟,惨淡的落日下空无一人。 走在山谷中凄凉的风扑面而来,注目松林时冷露滴湿了衣襟。 从这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弥漫战地的滚滚黄尘。 《东屯北崦》注释 北崦(yān):是指东屯北面的山。 盗贼:措一切...
颔联描写了东屯北崦一带荒凉景色。因为贪官的搜刮,老百姓无法生活,纷纷逃亡,夕阳照着空荡荡的村舍,唯见鸟飞,未逢人影。以唯见鸟更衬出荒村的空无一人。颈联诗人信步走去,山壑阴凉,清风吹面,露水滴在身上,景色幽美,诗人的情绪似乎略有舒缓,也更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思绪很远很深。尾联,杜甫眺望远山,遥望战...
东屯北崦 杜甫 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诗词赏析《东屯北崦》东屯北崦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①。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②。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③。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④。【欣赏提要】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天杜甫移居东屯后所作。诗歌以小见大,通过描写山村(东屯北崦)的荒凉破败,揭露连年战乱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极大...
67081杜甫五律《东屯北崦》读记 杜甫五律《东屯北崦》读记 (小河西) 东屯北崦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居夔州东屯。东屯:夔州地名。详见《67064杜甫五律<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四首>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