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满清的汉人官僚中,李鸿章无疑是没有争议的领袖人物。李鸿章的回电,给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地方官僚打了气壮了胆。李鸿章初时师从曾国藩,后组建、操练淮军,在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发迹,逐渐受到朝廷重用。他作为一个汉臣,在曾国藩之后做了25年的直隶总督,风光一时无二。这一身份,使得李鸿章掌握着京畿...
李鸿章虽然不想当这个总统,但是倘若慈禧和光绪真的遭遇了不测,张之洞、刘坤一等人又极力拥护的话,那么他即便不想当,也不得不当,正如他不想加入东南互保,可是在张之洞等人的裹挟之下他仍然不得不加入。 他孤身一人远在广东,远离京师这个权力中枢,很多事情他是不得不为。 张之洞之所以选择李鸿章,说白了只不过是想利用...
时局日益糜烂,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光绪皇帝与慈禧不保,就改制共和,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大总统”以主持大局,李鸿章幕僚刘学询并去信孙中山谓:“傅相因北方拳乱,欲以粤省独立,思得足下为助,请速来粤协同进行。”此处所言的“傅相”就是李鸿章,因其既是大学士,又是太子太...
太平天国运动后,满清虽平乱却力衰,两江、闽浙等地皇室难控,政务被湘军、淮军军阀掌控。湘军关联曾国藩,淮军则关联李鸿章。19世纪末,义和团事件起,慈禧未宣战前,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盛宣怀、袁世凯、许应骙等商议保东南稳定,防列强入侵。并密谋若北京不保,光绪、慈禧遇难,则改建共和,李鸿章为大总统。我...
尤其是以李鸿章为首的两江总督,更是差点被推举成为了东南各省的总统。不过在名义上,东南各省依旧受到清政府掌管,毕竟李鸿章对清朝是非常忠心的。 01满清从太平天国时期,就开始失去了南方的控制权。 南方尤其是江苏浙江地区,是清政府赋税的重要来源之地,可是太平天国太牛了,他们打不下湖南长沙,所以绕开这里,一路东进,...
李鸿章当中国第一任总统?东南互保背后的秘密(2) 刘坤一 其实这是当时的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骙,牵头组织的一次行动,就是东南互保,其中李鸿章首先指出慈禧对各国宣战的诏书乃是乱命:"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东南各地总督巡抚纷纷跟进,甚至山东陕西四川各地长官也是持支持的态度...
他们不仅不听慈禧的指挥了,而且打算共同推举当时最有威望的李鸿章担任国家总统,一旦慈禧和光绪挂了,那么就由李鸿章代替清廷行使权力。要是真的这样,那大清朝可就真的要走到尽头了。毕竟东南各省互保这已经是触怒到了慈禧太后,现在你们还要推举新的国家领导,这还把慈禧放在眼里吗?所以说如果后面没有什么变故的话...
李鸿章加入“东南互保”,又准备当总统,慈禧为何还继续重用他,1900年洋兵以破竹之势攻入京师,慈禧落荒而逃之后,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确实差一点成为了总统。 不过,这并非是李鸿章自己的主意,而是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则是“东南
因为慈禧和载漪可能会跟外国列强起冲突,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还有邮政大臣盛宣怀,就聚在一起想办法怎么稳住东南各省,别让列强找到机会打进来。他们还琢磨着,要是京城守不住,光绪和慈禧有个啥闪失,那就让李鸿章来当大总统,撑住这个局面。慈禧打算宣战前,东南几省的总督们其实心里早...
当时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他称此诏书是“乱命”。他向慈禧回电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后提出“李鸿章大总统”方案:一旦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不保,便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大总统”以主持大局。而这时,英国甚至正在说服李鸿章,以两广为基地,在中国南方建立一个新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