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统治,东丹国依然采用渤海国原有的制度对其进行治理,而渤海国原有的贵族,大都为了其自身利益不得不依附于耶律倍,而耶律倍为了得到了自身王权的巩固,也开始任命渤海贵族作为其东丹国朝政的主要成员,与契丹人一起执政,在东丹国的四个宰相中,契丹和渤海人各占其二。而作为“国中之国”的东丹国,每年都会...
公元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耶律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布诏令废除东丹国号,将其改设为辽国的州县,东丹国由此成为历史。
天显元年(926年)四月,辽太祖在渤海国原有基础上建立了东丹国,并让自己的大儿子也就是当时辽国皇太子耶律倍当上了东丹王,也就是东丹国的统治者。东丹国作为契丹的附属国,仅在外交上有一定的独立权。在官员任用上,东丹国的最高统治阶层以契丹贵族为主,原渤海国官员只能辅政。天显三年(928年)七月,东丹国...
东丹国的历史概述东丹国,起源于渤海故都忽汗城,后改名天福城,位于现今中国的黑龙江省宁安,以年号甘露为纪年。其治理模式深受中国中原汉法影响,君主具有任命百官的权力,每年需向辽国贡献丰厚的贡品,包括五万匹细布、十万匹粗布以及一千匹马。然而,辽太祖的去世改变了东丹国的命运。耶律倍在辽皇都宫(...
东辽,即历史上著名的东丹国,是在辽朝灭亡渤海国后于该地区设立的一个附庸国,存在的时间跨度为926年至952年。其起源可追溯至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耶律倍被封为“人皇王”,因其位于辽东,故名东丹国(东契丹之意)。首都在渤海故都忽汗城,后改名为天福城(今宁安,中国黑龙江),采用年号...
本文首次区分了滨海边疆区东丹国(东契丹)时期的考古遗址,填补了远东历史上的空白。关键词:渤海、契丹、滨海边疆区、女真人、高句丽、靺鞨、防御工事、东丹。 正文 926年,契丹人击败了通古斯-满族的渤海国,居住在东北边缘(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渤海人的命运至今仍不为人知。根据稀少且极其有限的文字记载,辽朝皇帝...
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阿保机攻灭享国二百余年的渤海国之后,在其故地建立了一个附属国——东丹国,对渤海遗民实施间接的统治。因此东丹国成为辽史和渤海史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现今关于东丹国的史料太过匮乏,辽朝东丹国的状况一直处于晦暗不明之中,以至于东丹国...
历史地名> 东丹国 辽属国,都天福城(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辽史·太祖纪下》:天显元年(926),“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三年,举国东徙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应历二年(952)废。 东丹国相关 平川驿 ...
东丹国简介:起源与位置:东丹国起源于渤海故都忽汗城,位于现今中国的黑龙江省宁安地区。纪年与治理:东丹国以年号甘露为纪年,其治理模式深受中国中原汉法影响。君主具有任命百官的权力,并每年需向辽国贡献包括五万匹细布、十万匹粗布以及一千匹马在内的丰厚贡品。历史变迁:建立:辽太祖天显元年,辽朝...
东丹国是渤海国灭亡后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性民族政权, 也可以说是渤海国的延续。所不同的是, 渤海国是唐朝所属的地方性民族政权, 而东丹国则是契丹国所属的地方性民族政权。渤海国灭亡后, 黑龙江地区为契丹国 (辽) 所统一。 契丹国是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契丹是隋唐时期生活在东北西南部的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