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原文 唐代: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
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查看全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代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①空仰止②。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①黾勉:勉力,尽力。②仰止:仰望,仰慕。
这首诗是丘为早年的作品,从诗中表现的林泉之思来看,大约写于诗人中进士之前。⭐️《寻西山隐者不遇》是一首五言古诗。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诗人不辞山高路远,等到叩门无人回应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了隐者生活的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山间景色使诗人赏心悦目,心旷...
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诗的前八句...
《寻西山隐者不遇/山行寻隐者不遇》丘为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译文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代丘为 著 大中小 jué绝dǐngyī一máo茅cí茨,,zhí直shàng上sān三shí十lǐ里。。 kòu扣guān关wú无tóng僮pú仆,,kuī窥shì室wéi唯àn案jǐ几。。 ruò若fēi非jīn巾chái柴chē车,,yīng应shì是diào钓qiū秋shuǐ水。。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原文及赏析 寻西山隐者不遇,未得见面悔无期。东篱菊发虫虫过,秋草独行夜氛氲。坐看红叶知何物,独步寒云问谁论。山人回首故乡路,烟雨霏霏画不分。 赏析: 在这首诗中,丘为寻找西山隐者的经历,以及最终未能相遇的遗憾之情被生动地描绘出来。整首诗以西山隐者为中心,通过景物描写与主人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