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谭嗣同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下列对谭嗣同所处的社会现状认识错误的是 ( ) A. A、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B、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
6. 1896 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6.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896 年春、四万万人齐下泪...
爱国志士谭嗣同悲于时局,写了一首诗《有感》,诗云: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人齐下泪”的原因是 A. 中国被迫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 D. 圆明园被烧毁 ...
《有感》谭嗣同〔清代〕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诗词#萌知计划 95 2 35 7 举报 发布时间:2024-03-23 19:00 心悦诗雨 粉丝2.5万获赞19.0万 立冬🍁🍁🍂🍂走过秋,迎来冬,盈盈思念悄入梦;寒意浓,霜如风,一纸问候轻...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戊戌变法之前,浏阳青年谭嗣同望着腐朽即将坠落的清王朝,不经黯然神伤,这样一个国家若再不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政治、法律理念,亡国灭种是那样的难以避免,到时候神州大地不免沦为外国列强分割之地,四万万之同胞...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
①③: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此时,中国陷入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迫切任务,故①③入选。②:阶级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故②不选。④:...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表达了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愤慨,但这首诗写忧写痛并不使人沉溺于忧愁和悲痛,而给人一种催人警醒、奋争的潜在力量。直抒胸襟,感情激越,视野广阔,笔力沉重,...
《有感一章》是谭嗣同1896年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谭嗣同对近代中国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读这首诗,你能产生的想法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沦...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③? 【简注】 ①抵:抵消。②合:应当。苍冥:苍天。③天涯:边远的地方,此处指沿海边疆。神州:指中国。 【赏析】 此诗作于1896年。1895年春天,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给日本。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讲,再...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谭嗣同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对谭嗣同所处的社会现状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 . 辛亥革命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这一状况 C . 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迫切任务 D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