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作者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分析诗文,使作者感触至深的是( ) A. 《辛丑条约》签订 B. 鸦片洋货的泛滥 C. 神圣疆土的割让 D. 戊戌变法的失败 相关知识点: ...
7.“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是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分析诗文,使作者感触至深是的() A.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鸦片洋货的泛滥 C. 神圣疆土的割让 D. 戊戌变法的失败 ...
谭嗣同在 1896 年写下《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伤感是因为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C.信息化社会的到来D.络技术的突破E.基因工程的突破F.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开
有感一章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此诗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问: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民族危机?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⑴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⑵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列强形成宰割中国...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作者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分析诗文,使作者感触至深的是 [ ] A.《辛丑条约》的签订B.鸦片洋货的泛滥C.神圣疆土的割让D.戊戌变法的失败 扫码下载作业帮拍照答疑一拍即得...
依据题干时间“1896年春”可知,处于甲午中日战争后,依据材料“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可知,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对台湾的割占的感慨,结合所学可知,台湾的割占是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割占的,故A项正确。 B项是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C项是1900年...
而六而六谭嗣同在《有感一章》中写道:“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该诗的写作背景是而六而六 A. 高机质个争理达酸统式即格状土连际
谭嗣同于1896年曾赋诗一首:“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以此表达当时对中国前途的无限惆怅和悲凉。与该诗创作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 扫码下载作业帮拍照答疑一拍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
5.“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写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作者谭嗣同有感于国事而作。分析诗文,使作者感触至深的是 (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鸦片洋货的泛滥 C.神圣疆土的割让 D.戊戌变法的失败 ...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诗意 戊戌变法之前,浏阳青年谭嗣同望着腐朽即将坠落的清王朝,不经黯然神伤,这样一个国家若再不变法,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政治、法律理念,亡国灭种是那样的难以避免,到时候神州大地不免沦为外国列强分割之地,四万万之同胞将为人奴役,成为亡国奴.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