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禁光绪帝、重新“垂帘听政”后,慈禧太后加倍重酬奕劻,授予其“亲王世袭罔替”资格,即“铁帽子王”。奕劻的“和硕庆亲王”,是清朝第十二位、也是最后一个世袭罔替的亲(郡)王王爵(晚清第三位恩封世袭罔替亲王)。
在爵位承袭这方面,清朝比明朝“进步”了一些,子孙在承袭爵位时,都要降一级继承,只有铁帽子王们才能享受“世袭罔替”的权力。清朝初年,只有八家铁帽子王,因为他们战功卓著,才得到这项“荣誉”的。在清朝中后期,又陆续加封了四家铁帽子王。那么,后来的四位王爷,没什么战功,为何也能成为铁帽子王呢?一、...
“铁帽子王”这个称呼,并非正式的爵位名称,而是后人赋予的一种形象化比喻。清廷对这些世袭罔替的王爵格外优待,他们的地位不仅远高于一般的宗室亲王,还享有额外的配享太庙特权。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某位铁帽子王因为个人原因被褫夺爵位,其后代依然可以沿袭祖上的亲王封号,这份殊荣在封建史上堪称绝无仅有。为了更...
世袭罔替并非只是铁帽子王独有的特权。“只要有功劳,不管是亲王还是贝勒,都能够世袭罔替”,或许这句话正是揭开“铁贝勒”“铁贝子”谜团的关键所在 。 若想深入领会清代的宗室爵位制度,不能仅仅聚焦于“铁帽子王”这一单一要点。整个制度仿若一个繁杂的生态体系,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规则也极为繁复,其中充斥着...
这就是“铁帽子王”民间俗称的由来。在军功“铁帽子王”之外,雍正帝在位时期,还曾想赐予心腹重臣、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亲王世袭罔替”资格。但允祥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在生前一直坚辞不受。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后,雍正帝为了追念允祥的功劳,在命怡亲王世子弘晓(允祥第六子)承袭怡亲王爵位时,明确了...
也许您觉的奇怪,弘晈一系已经铁帽子郡王了,为何其子孙还被追封为怡亲王呢?还不是多罗宁郡王的这个帽子王一点都不铁啊!雍正一直表示要封弘皎为郡王,胤祥总是不要。其原因很简单,胤祥受不起如此厚恩。胤祥越是这样,雍正就越要坚持,可雍正又不想忤了弟弟的心。胤祥去世后,雍正明确表示弘皎为世袭的铁帽子...
铁帽子王除了在政治地位及袭封模式上与一般的王室宗亲大有区别外,在经济待遇方面也另有不同。永久世袭不降封的铁帽子王世代所居住的府邸名为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是王朝最高统治者独独赐予几位铁帽子王的,而其他皇室宗亲并无此特殊待遇。在经济实力方面,地位更为尊贵的铁帽子王同样也远超一般的王室...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在整个清朝时期,一共产生过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
第一,爵位世袭罔替。举个例子:代善是大清第一位礼亲王,代善去世后不管是儿子或者孙子继承爵位,都是继承亲王爵位,需要降一级袭爵。第二、铁帽子王的俸禄比较高,俸银是一万两,禄米是一万斛;第三、铁帽子王都有一个世袭罔替的王府,也叫“铁帽子王府”。我们不可否认大清的铁帽子王确实地位尊崇,可以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