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其实蕴含了两个典故,分别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洁气节。 先说“不饮盗泉之水”。盗泉,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相传是一个质量很好的泉眼,但因为它的名字带有“盗”字,便无人愿意饮用其水。这个典故源于《尸子》一书,书中记载,孔子路过盗泉时,因厌恶其名,虽口渴也不饮其水...
出自《后汉书·列女传》。羊子曾经在走路的时候,捡到别人丢失的金子一块,就交给了她的妻子,她的妻子说:我听说志士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何况是捡到别人的东西牟利,定会污损己的名声呀。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典故 盗泉之水:古籍中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谚语,意思是指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知廉耻的人不吃施舍的东西;比喻品行高洁,不苟且求得。出自《乐羊子妻》。注释 盗泉:古泉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盗泉之水:比喻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东西。见《淮南子·说山训》。嗟来之食:带侮辱性的施舍。见《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