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越雷池半步”的意思是某人不敢跨过雷池一步。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对潜在危险或未知领域的极度谨慎态度,不敢稍有冒险。 出处与背景: 这个成语出自晋代庾亮的《报温峤书》。原文为:“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原本是指庾亮不让温峤...
7月13日,在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同马大堤上,武警官兵在搬运防洪沙袋。新华社发(韩华东 摄)圩堤是抵挡洪水的第一道防线,从圩堤往里约800米是同马大堤,是长江干堤,也是第二道防线,大堤内侧就是雷池乡。“不能让洪水越过雷池‘半步’。”雷池乡党委书记金目明说。连日来,当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筑起防汛铜墙...
然而,由于雷池地势低洼,水势湍急,容易遭受洪水侵袭。因此,当地人非常保守谨慎,不敢轻易越过雷池,担心遭受洪水的危害。 因此,“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个成语就诞生了。它形容人们保守谨慎,不敢尝试新事物,或者不敢冒险做出改变。这个成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中国汉语文化中一个经典成语。
不敢越雷池半步典故 “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句话源于东晋时期的庾亮。 据史书记载,当时庾亮因王敦死后,陶侃势力日渐扩张,对历阳镇将苏峻进行拉拢,封苏峻为冠军将军、历阳太守,并上表朝廷准苏峻移镇姑孰,戍卫建康。这不仅使琅琊王氏家族的势力受到削弱,同时也使庾亮自身处于陶侃势力的威胁之中。为了免除后顾之忧,...
现代人时常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来形容遵守规矩,不越界做事。这句话源自东晋时期的一个典故,出自庾亮的命令。雷池是一个地名,位于现今安徽望江,周围地区在东晋时期水域众多,因而得名。庾亮担任中书令期间,推行改革,严惩权贵,此举激起了驻守江北的大将苏峻的不满。苏峻本就有野心,庾亮的举措成为...
“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句话源于东晋时期的一封书信。具体来说,这句话出自庾亮写给温峤的信件。庾亮当时是江、荆、豫三州刺史,他写信给温峤,告诫对方不要越过雷池一步。雷池是古代的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庾亮之所以这样告诫温峤,是因为他担心陶侃会趁虚而入。然而,庾亮的担忧是多余的,...
不能越雷池半步位于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在望江县城东部10公里处,紧靠长江北岸,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入江处为雷港。但让后人能真正记住雷池的并不是因为这些,而是因了那句流传千百年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安徽和县)镇将苏峻叛乱,举兵进犯建康(南京),江州刺史温峤欲领兵...
“不敢越雷池半步”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某个领域或范围内不敢超越界限,不敢冒险。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历史典故,与东晋时期的庾亮有关。庾亮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臣,他曾任中书监、征西将军等职务,是东晋朝廷的重要人物。庾亮有一个弟弟,名叫庾翼,他也是东晋的一位将领。庾翼在镇守武昌时,曾多次向...
成语典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现代人们经常会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来说明做事情不能超过一定的条条框框,但实际这句话曾出自东晋《报温峤书》里的一个典故,而这里提到的雷池则是一个地名,这个典故也来源于庾亮的一个命令。 先说“雷池”大概地理位置在现在安徽望江,东晋时期这一地区周边有大量的水域,所以人们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