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句出自《易经·恒卦·爻辞》的古老智慧,意指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固定,缺乏恒心和坚守,那么他可能会因此遭受耻辱。 3 占:这是古代的一种预测吉凶的占卜行为。人们通过特定的仪式和方法,试图窥探未来的命运或获得某种指引。但孔子认为,没有恒心和品德的人,即使占卜也无济于事。译文...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三:不能保持自己道德的持久,或受到羞辱,守正道而有忧吝。 【原文】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翻译】 象辞说:不能恒久保持道德,这种人哪里都不会容纳他。 【解读】 九三的随顺不是一味的顺从,而是左右摇摆,一会儿跟随这个人,一会儿又跟随那个人,这样也就难免会“承羞...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孔子说,南方人说如果缺少恒的美德,不要做巫师和医生.也就是对神、对人的职业,必须有恒卦所示的美德.孔子本段论述曾引发张功耀与聂文涛的争论.最后,聂认为本段落脚点在与恒卦的爻辞,说明是孔子在谈论恒卦的时候主动提及的巫医,这也说明巫医在孔子看来不是“...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玩辞】:不能持守美德令行,可能会蒙受羞辱,固守则有忧吝。九三虽居正,然过刚不中,志在从上,不能守位,是无常之人,则羞辱或随之,不中之用,虽固守之亦徒增羞吝耳。九三履巽宫,游于上下两体之间,不能守道...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出自《易·恒卦》,是《恒卦》的九三爻辞。完整的原文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理解这句话的难点,也是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在“羞”字上,所以首先解释“羞”字。羞的甲骨文为“ ”。《说文》:“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广韻》:“致滋味为羞...
《恒》卦九三爻所言“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深刻揭示了持之以恒在个人品德修养中的重要性。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来体悟这一爻辞的深远含义。故事发生在古老的江南水乡,有一位名叫李明的青年。起初,李明以诚实善良著称,乡亲们对他赞不绝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外界的浮华所吸引,开始...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传》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三处《巽》之极,《巽》为进退,为不果,“不恒其德”之象。“羞”者,耻也,九三以阳居阳,其位虽正,因其执心不定,德性无恒,而错误随之。“或”者,将然之辞,谓虽未明见其羞,而羞或承之矣,虽贞亦吝。“吝”谓可鄙也,《象传》...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 “南人”,是指的南方之人。作:是用的意思。 孔夫子讲:南方人有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巫医对这个人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来看“巫...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的意思是:不能恒守德行的人,常常会受到羞辱。 这句话出自《易·恒卦》,是《恒卦》的九三爻辞,完整的原文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或:指或许、有时、常常。承:是指承受、遭受。羞:是指羞辱。整句的意思是不能恒守德行的人,常常会受到羞辱,若坚持不...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易经》上恒卦九三爻辞,卜卦用的。意思是说做事情,修德行,如没有恒心,做做停停,终归没有结果,很难为情。这虽然是卜卦用的话,但真正懂了有恒的道理,用来处事,就不必去求神问卜,只有“自求多福”了。」《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