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汉大学为例,该校要求对2021年1月1日以来的科技论文被撤稿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核实撤稿原因和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科研人员全面检索中英文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期刊与年鉴管理处处长刘普在2018年发表的《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与治理路径 ———基于媒体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分析》一文中...
开放讨论:鼓励科研人员就伦理和诚信问题进行开放讨论,提高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和警觉性。 结语 学术不端会对科学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损害相关个人和机构的声誉,也对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造成了影响。因此,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维护科研诚信是每位科研人员的...
权威媒体人民网4月13日转发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发布了一则通报,披露了一批涉及多所高校的学术不端案件,共有15起事件,其中包括学术不端、发表论文学术不端和违规使用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等三种行为。这些行为被严肃处理,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思。根据通报,涉嫌学术不端的教师来自北京建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福建...
西电两名女生学术不端,学校公布处理结果 两名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造假,涉嫌严重的学术不端问题。另一个方面,两名女生对于写手进行敲诈勒索,这已经涉及到诚信的问题,还有可能触碰到国家法律。面对网友的各种质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过调查以后,终于公布最终的处理结果。根据学校发布的最新通报来看,两名学生被给予留校...
学校坚持对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零容忍,将进一步对举报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根据最终调查结论依规依纪处理。”截止目前,相关舆论仍在发酵。事情始于1月16日,一则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实名举报导师学术造假#的词条直冲热搜第一,瞬间掀起轩然大波!在这则举报微博里,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黄某若课题...
#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不易,不存在一个刚性的尺度和标准。目前,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和分类有多种。2016年,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
众所周知,坚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诚信本该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然而,现实却是总有一些人,在学术不端的边缘疯狂试探,试图追逐那一点点成功和名利。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就可以瞒天过海了。 于是,学术不端的故事开始应...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在多所高校发生。受访对象表示,这些事件折射出部分高校面临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的严峻挑战,也暴露出当前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僵化、科研诚信监管缺位、造假者痛感不强等问题。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频频曝光 把鼠的实验数据“嫁接”在以猪为实验对象的论文上;不同论文,不同实验,用的却是同样的数据;...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研诚信建设和学术不端治理的指导意见》,其中强调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要突出“严”的主基调,对“论文代写买卖”“有组织打招呼”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从严从重处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在作出学术不端认定和处理的基础上...
学术不端这事,就像悬在学者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何避免学术不端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必修的一门课程。 但是,国内很少有院校会设置专门的课程来讲解什么是学术不端、哪些行为是学术不端,这样导致部分科研工作者相关意识淡薄。 有些人认为只有实验数据造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属于学术不端,其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