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欲封皇子,曰:‘我子岂得与先帝子比!’皆令半楚、淮阳。今资送公主,倍于长主,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上然其言,入告皇后。后叹曰:“妾亟闻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承恩礼,每言必先候...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 ”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 彼傥 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 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逢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
(1)句意:荀彧回信说:“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人的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他们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太祖于是留了下来。“已”是“已经”的
齐景公游于每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冶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
大致效法先圣王,而不知先圣王的纲纪,还以为自己才多志大,见闻博杂。根据以往旧学说而造出新学说,叫作五行,乖僻违背而不合乎伦类,道理幽深隐微而没有解说,义理隐闭简约而没有解释,文饰他们的学说,恭敬地说:这真是先祖先师的说法。子思提倡,孟轲和应,世俗愚昧无知的儒家之徒,喧喧闹闹不知他们的错误。于是接受...
寻而帝立,衡忧惧,谓妻曰:“不用卿言至此,今奔魏何如?”妻曰:“不可。君本庶人,先帝赏拔过量,既作无礼,而复逆自猜嫌,逃叛求活北归,复何面目见士大夫乎?”衡从其言。衡欲为子孙储业,妻辄不听,曰:“财聚则祸生。”衡遂不言。后密使人于江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恶...
《和桃源诗序 》苏轼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①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 又云杀鸡作食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表明韩愈此举以复兴儒学之道为宗旨,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需要掌握宋明理学的背景。解题的关键是对“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
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褚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褚者,野草也,而生于朝,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