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品下生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
如果这两种同时造,就直接入阿鼻地狱,多生多劫不能出来。所以佛是唯恐众生造这两种罪恶,就善巧方便地说只要造了这两种恶,就不得往生。 但是就阿弥陀佛的慈悲心来说,也不是要舍弃这样的众生,还是有摄受之心。所以下品下生章里面就取五逆,除谤法。五逆的罪已作,但只...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注释 ①诸法实相:指一切法的真实相状,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空有不二,无相而无不相,是名实相。 今译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一类众生,造作种种不善业,五逆十恶等,无所不为。如此愚人,...
《观经》下品下生简析——析义 第十八愿是弥陀本愿,弥陀本愿是弥陀之心,圣教之眼,是净土三经根本,十方众生的生命和往生的唯一出路和保障。《观经》下品下生,充分揭示了弥陀本愿的深刻内涵,彰显了阿弥陀佛的救度是完全、彻底、无条件的救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乃至十念”即得往生,即上至一形,下至一声...
只有具备这样条件的人才能下品下生,之前已经信佛的人,再造恶业,就往生不了了,因为已经信佛学佛了,对于念佛早已懈怠没有诚心了,出造这么大的罪业,临命终恶相现前时至诚心还是发不起来,因此无法往生。
在佛教中,下品下生临终时通常看到的是地狱的景象和佛菩萨的迎接。这些描述源自佛教经典,尤其是《观无量寿佛经》。 下品下生的定义:在佛教中,“下品下生”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一种品类,通常指的是因业障较重,善根浅薄,临终时虽遇善知识开导,信愿念佛,但烦恼习气犹重,以至往生品位较低的情况。 临终景象的描述:在...
下品下生深义——净土宗之精华 下品下生显示净土宗之精华。《观经》在说三种法门:定善,散善,念佛。故善导大师《观经疏》「要弘二门判」说:「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
十六观经颂·下品下生作者:释遵式 朝代:宋 【诗词】:有作五逆十恶业,应堕地狱受诸苦。临终遇劝念弥陀,决定超生于彼土。 【其它作品】:酬伉上人酬苏屯田西湖韵大悲观音栴檀像地狱界偈放生慈济法门改祭修斋决疑颂改祭修斋决疑颂改祭修斋决疑颂改
而观经下品下生,五逆十恶,具诸不善,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彼即受教称念佛名,未满十声,即见化佛授手,接引往生。 这里再谈到《观经》。一个是极高的水平,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个极低的水平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形成一个鲜明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