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点至7点对应的时辰是酉时。酉时在古代计时系统中代表着一天中的第九个时辰,时间段为下午5点到晚上7点。这个时辰的名称来源于太阳落山时的景象,此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沉,天地间呈现出一片昏黄朦胧之景,因此酉时又名日落、日沉或傍晚。在十二地支中,酉时以“鸡”为象征,常被视为一天劳作结束的时段,人们开始收工...
下午5点到7点是什么时辰 简介 下午5点到7点是酉时。酉时(15点-19点),拼音:yǒushí,这时鸡开始归巢。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十二时辰及读音: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
下午5点到7点是酉时。在这个时段,鸡开始归巢。酉时是古代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5点到19点。古代的时辰是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与现代的两个小时相对应。子时指的是半夜十一点到一点,丑时是一点到三点,寅...
1. 酉时,又称作日入、日落、日沉或傍晚,指的是太阳西下的时段,具体时间为下午五点至七点。2. 十二时辰制最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记载。汉代时,这一制度被正式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和人定,并用地支来表示,如子时(23:00-01:00)、丑时(01:...
酉时,即下午五点至七点,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这个时段也被称为日入、日落或日沉,象征着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开始。在这个时间,人们普遍结束工作,开始返回家中。酉时也是鸟类归巢的时间,如鸡和飞鸟开始寻找它们的栖息地。古代中国人根据一天中不同动物的活动时间来为每个时辰命名。汉代时,一天被划分...
下午5-7点是酉时。在中国古代,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小时。其中,下午5点到7点这一时间段正好是酉时。这一时辰在中国古代有着特殊的意义,被认为是日落之际,天地间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的时刻。下面详细解释酉时的含义和背景。酉时的含义 1. 时辰划分:根据中国古代的...
下午5点到7点是酉时。详细解释如下:在中国古代,时间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时间的两小时。其中,下午5点到7点这段时间被称为酉时。这一时辰在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时间节点意义。例如,古人认为酉时是日落之际,天地间阳气渐弱,因此也有下班、结束劳作之意。此外,对于养生...
下午五点至七点是酉时。酉时又叫日入、日落、日沉等,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是白天进入黑夜的标志。日入,人们开始收工返家,鸡于开始归巢,飞鸟也回到了丛林里的窝。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
1. 下午5点到7点对应的传统时辰是酉时。2. 酉时的拼音为yǒushí,这个时段标志着鸡开始归巢。3. 正如白居易在《醉歌》中所描述:“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因此,酉时也被称为日入。4.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天色的变化以及他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习惯而创立的。5. ...
按古代十二时辰划分,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是酉时。附:十二时辰与时间对照表 子(晚上11时至凌晨 1时) 丑(凌晨 1时至凌晨 3时) 寅(凌晨 3时至早上 5时) 卯(早上 5时至早上 7时) 辰(早上 7时至上午 9时) 巳(上午 9时至上午11时) 午(上午11时至下午 1时) 未(下午 1时至下午 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