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与展望 硬碳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关键的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锂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嵌,其在高能量兼高功率的储能应用中展示出广阔前景。近年来,硬碳负极材料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许多挑战/瓶颈仍然存在:1)大多数硬碳材料的储锂容量仍较低;2)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有待提升;3)硬碳负极的首周库伦效率通常较...
因此,硬碳作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研究员与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合作,系统综述了硬碳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硬碳材料的最新概况,包括已报道的硬碳的结构模型、形成...
总结与展望 硬碳在锂离子电池中作为关键的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实现锂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嵌,其在高能量兼高功率的储能应用中展示出广阔前景。近年来,硬碳负极材料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许多挑战/瓶颈仍然存在:1)大多数硬碳材料的储锂容量仍较低;2)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有待提升;3)硬碳负极的首周库伦效率通常较...
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研究员与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合作,系统综述了硬碳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硬碳材料的最新概况,包括已报道的硬碳的结构模型、形成过程、储锂机制、材料分类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最后,文章对硬碳材料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01 碳材料在锂离...
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研究员与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合作,系统综述了硬碳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硬碳材料的最新概况,包括已报道的硬碳的结构模型、形成过程、储锂机制、材料分类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最后,文章对硬碳材料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1、 8/8作者:一气贯长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总结与展望 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以石墨类材料为主,根据石墨层间LiC6的储锂机制,其理论比容量仅为372 mAh/g,提升空间十分有限,且石墨层间的锂扩散也制约了其倍率性能。由此可见,随着下游应用对电池能量和功率性能的需求不断提升,纯石墨类负极材料已显得捉襟见...
近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研究员与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合作,系统综述了硬碳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硬碳材料的最新概况,包括已报道的硬碳的结构模型、形成过程、储锂机制、材料分类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最后,文章对硬碳材料在下一代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