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画像也是一个通报手段,毕竟古代通讯不发达,就跟现在的小广告一样,为了广而告之,往往要象征性地贴一下,昭告天下,这个人有罪,实际上抓人还要依靠保甲制度和有罪推定。保甲制度和我们现在的居委会差不多,不同的是现代人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古时候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地方,彼此之间...
古代虽然没有犯罪侧写师,但是他们却有专门的丹青手绘画人犯的画像。虽然这些丹青画的人物画像和人犯原本的长相差距较大,但是他们对于人犯的外貌特征往往刻画的十分精准。所以靠着这个主要特征,官府就可以先大范围的抓人了。在抓到符合外貌特征的罪犯之后,官府就会对这些人一一进行盘问,然后不断的缩小目标范围,最...
蟒服,作为明代最高级别的赐服,除了赏赐给有功的文武大臣之外,属国的国王、部落首领也在获赐之列。获赐的官员通常会穿着它绘制画像,例如八岁袭封六十一代衍圣公的孔弘绪,他在画像中就身着蟒袍,从直观上看,那袍子上哪是什么蟒,分明就是一条龙。没错,蟒服上的蟒与皇帝龙袍上的龙极其相似,区别在于天子龙袍上的...
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高6米,宽4.6米,加上像框,总重量达1.5吨,这是在全国、亚洲甚至在东半球,也是最大的手工绘制的肖像。
钱江晚报“迎接建党百年,为百位烈士画像”团队,为从没有见过张善清的家人送上一幅画像。拿到画像的那一刻,75岁的刘全林老泪纵横:“像,俺找到了俺爸。”金华那么大,他的墓到底在哪?“金华那么大,他的墓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刘全林在心里不止一次问自己。他母亲在世时,最宝贝的就是父亲的那张烈士证...
△ 一九四九年七月七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画像。 这是历史上我国党政军领导人画像挂上天安门城楼最早最多的一次,也是毛泽东画像第一次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且是唯一一次同时挂了三幅。 关于北平和平庆典大会,在当时的北平各报纸都有报道。笔者在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当时的《人民日报》《北平日报》《民强报》等报刊...
古代没有照相机,只能凭借当事人的印象让画师画出来大概的容貌,即“画影图形”,主要在唐代之后才出现。画师技术好的还能描绘出正确的五官,技术差的那就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然而官府却总能抓到犯人,其实这是因为,官府抓捕犯人的主要手段,并不是靠画像。首先古人出门必须得有“身份证”,最早可追溯到商鞅变法...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泽东彩色巨幅画像,不管你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位置,毛主席那庄重而慈祥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你。但是,从1949年到现在的60多年时间里,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的画像一共经历过“八次更迭”。 第一幅画像庆祝北平解放大会 悬挂时间:1949年2月12日...
老师手持罗姝雨送的手绘画像。(通讯员供图)为了感谢几位老师三年来对她的关心与帮助,罗姝雨花了两个月时间打手稿,把平常对老师的观察融入到每一幅手绘画像中:班主任老师的笑容、会计老师的酒窝、数学老师的眼镜等,在一笔一划中生动展现。罗姝雨和老师们的合影。(通讯员供图)收到画像的老师们,一个个脸上...
因此,为了感恩并纪念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致呼吁下,他的画像也就这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受到万民敬仰,直到今天亦是如此。不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天安门城楼上可不止挂过毛主席一人的画像,除他之外还有11个人先后上榜,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十一人都是谁,他们又为中国做出了何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