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大克鼎”。作为史料,它可佐证( ) A. 西周分封世袭 B. 商周牧野之战 C. 战国军功授爵 D. 春秋礼崩乐坏
抗日战争爆发,潘家去上海避难,把大盂鼎、大克鼎深埋在苏州老家,日寇利诱翻查,都没有找到。 解放后1951年,潘达于捐献二鼎和其他珍贵文物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59年大盂鼎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博),大克鼎留在上海,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题目 如图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它是西周孝王时宫廷大臣克用来祭祀祖父师华父而铸。下列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 答案 材料“祭祀祖父师华父而铸”体现了血缘宗族关系,与宗法制有关,故C正确,排除B;A是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排除;D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故选...
西周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 镇馆之宝 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西周大克鼎是西周时代极为重要的青铜器,也是历见著录,众所周知的重器,2002年1月18日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西周大克鼎腹内铸铭文290字,铭文行间皆有线相隔,笔势圆润。铭文内容则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官制的重要资料。鼎立耳,口...
这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它的内壁上刻着290个字的铭文,就是这大量的神秘文字带我们走进了那个遥远的西周时代,然而在动乱年代它却差点落入日军之手,它是如何躲过掠夺,听上海讲师小刀为你讲述大克鼎和它的守护人潘达于的传奇故事#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小刀讲上博#大克鼎 ...
3.图1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它是西周孝王时宫廷大臣克用来祭祀祖父师华父而铸。下列与之相关的制度是图1 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西周的时候,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
大克鼎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瑰宝,更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历史见证。如今,它珍藏于上海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明的辉煌与璀璨。晋侯稣钟,这一西周时期的珍贵文物,由16件钟组成,分为两组,大小依次,构成两列和谐共鸣的编钟。这些钟上铭刻着355字铭文,详细记载了周...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大克鼎。大克鼎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境文物。大克鼎是西周孝王时期所铸的青铜重器,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大克鼎铭文共28行290字,记载了周天子对贵族“克”的册命辞,字体圆润古拙,又不失劲健,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
大克鼎现陈列于上海博物馆东馆,是禁出文物,上博的“镇馆之宝”。 一、大克鼎的器型和纹饰 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公斤。 大克鼎器型厚重,微敛口,方唇宽沿,大立耳,腹部略鼓而呈下垂之势,蹄足饰兽面纹。 颈部饰三组变形兽面纹,间隔有六道扉棱。
1959年,为庆祝十周年国庆,北京从各地调集文物进行展出,大盂鼎便应征北上,入驻国家博物馆,自此,两件宝鼎便一南一北,镇守着中华文化的瑰宝。2004年2月28日,正值潘达于百岁生日之际,国家为了感念她的贡献,特地在上海举办了“百岁寿星潘达于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阔别了半个多世纪的两个宝鼎在此次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