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洛桥【作者】李益 【朝代】唐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译文 注释 春风吹动了金谷园里的几棵杨柳树,柳条就像少女那样在摆动着细腰。 可惜美好的风景里缺失了繁华之气,我心里十分失落独自登上洛阳桥。赏析 【注释】: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
出自唐代李益的《上洛桥》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赏析】“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
上洛桥① 李益 金谷园②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释]①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大唐盛世时,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玩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②金谷园即西晋富豪石崇德园林别墅。 小语:我发现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了金谷园遗址所见之景,描绘的是 (季节)的景象...
《上洛桥》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时期(公元806年-820年)。 此时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政治逐渐腐朽,战争频繁。李益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曾参军入伍,亲身经历了战乱的痛苦。他的诗歌作品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上洛桥》这首诗中,李益通过描绘洛阳桥的...
上洛桥 作者:唐·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释 ①洛桥:洛阳城洛水上的'桥。此诗一作无名氏乐府诗《袯褉曲》三首之二。②似舞腰:意谓柳枝摇曳使人联想起石崇美姬绿珠的舞姿。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
《上洛桥》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佳作,此诗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多重复杂的情感。以下是对诗人情感的详细剖析: 一、孤独与落寞 “独上洛阳桥”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他独自一人站在洛阳桥上,四周虽春色繁盛,但无人共赏,这种孤独感被无限放大。诗人通过“独”字,将自己与周围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
上洛桥①李益金谷园②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释]①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大唐盛世时,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玩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②金谷园即西晋富豪石崇德园林别墅。小语:我发现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了金谷园遗址所见之景,描绘的是 ...
示例(2):映衬(衬托),江桥畔的绿柳与山路上的杏桃相映成趣,更衬出了柳树夹杂其中的绿意生趣。 示例(3):“半”和“映”字用得极妙。展现了一幅云雾夹杂着细雨,柳树与桃树杏树相映成趣的美感,春意无限,生机盎然。 示例(4):《上洛桥》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金谷园中的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的动态...
正在播放[百家讲坛]诗画桥 8 篮舆上洛桥 三个“老顽童”上演一出好戏 《百家讲坛》 20241003 诗画桥 8 篮舆上洛桥 00:37:52 本期内容 [百家讲坛]诗画桥 8 篮舆上洛桥 唐朝的“抱团养老” 00:05:15 [百家讲坛]白居易在洛阳度过了最后的十七年 00:04:33 [百家讲坛]诗画桥 8 篮舆上洛桥 白居易丰富的老年...
每日诗词:上洛桥(春来似舞腰) 春天,金谷园中的柳树婀娜多姿,像是在跳着轻盈的舞蹈。而这美好的春景,却与独自站在洛阳桥上的诗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益的《上洛桥(春来似舞腰)》,感受那份独特的历史韵味与现实思考。 《上洛桥(春来似舞腰)》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