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无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 高层次的“德”不强调表面“有德”,因此才是真正“有德”。低层次的“德”,自认为不丧失“德”,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德”。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把德行挂在嘴上,故意用某种行为证明自己的德行,这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处在德之下品之类的人,看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意指上乘品德的人不刻意追求德,因此真正有德;下层品德的人不放弃追求形式上的德,反而没有真正具备德。 解读“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内涵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深刻哲理。这...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具有上等智慧的人,不会人为的表现,因为不表现,才是真正的具有,而所谓不失德,就是说总是喜欢表现,一表现,也就走样了。 打个比方,当然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已。 比如...
【老子道德经校释】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而有以为。 谦之案:石刻末句“下德□□而有以为”,□□二字原缺泐,据他本补之,似当作“为之”二字,实误。譣文义当作“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补“无为”二字。“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内经太素卷二顺...
《老子》云:“上德不德,是以为德,下德失德,是以无德.”意思是:崇尚道德,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所以就能有所得;如果忽视了道德,抛弃了道德,违背了道德,不愿放弃个人的利益,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反而无所得.这是个精辟的辨证道理,与易理也相通.要争利就是为大众争.这也是无为而无不为,无得而无所得,不追求功利,...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
结果一 题目 【题目】3、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答案 【解析】老子说:“最有道德的人,从不标榜自己有德,因此才真正具有道德;道德低下的人标榜自己没有离失道德,所以他并不真正具有道德。”相关推荐 1【题目】3、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下德的人刻意求德,所以没有达到德的境界。 道是体,德是用,行为会怎么做是“德”,心里懂的是“道”,有“道”才有“德”。 “上德不德”是什么意思?上德的人,表现的是“德”,但他不自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