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7位开国上将中,少数民族上将4位,分别是杨至成(侗族)、乌兰夫(蒙古族)、李涛(瑶族)、韦国清(壮族)。原国民党军队起义军官出身的上将3位,他们分别是: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三位上将!董其武(起义前系绥远省主席)、陈明仁(起义前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长沙警备司令)、陶峙岳(起义前系新疆省警备总...
5,预授53位上将中排名第47位的是三八式将领吕正操,吕正操因缺乏红军资历,且又系副兵团级,55年1月中旬的军委座谈会因此不曾将吕正操列入初评上将名单之列。后初评58人上将名单上报毛主席,经毛主席与中央书记处决定临时增加吕正操为上将,并名列副兵团级预授上将的最后一位。6,预授53位上将中排名第48与49位...
1955年的授衔,共授衔十大元帅、十大将军、55名上将等各级军衔。在这55名上将中,个个都是充满着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比如萧克、李克农、许世友等人,他们的经历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真正表现了作为一名卓越军事将领所该有的崇高信仰以及优秀素质。他们的故事今日已经成为一代传奇,55名上将的名单如下:萧克、李达、张宗逊...
1955年9月27号那天,国务院礼堂特别热闹,举行了一个大授衔仪式。评委会认真挑来选去,最后57位将军得到了上将军衔,大家还给他们取了个名字,叫“开国上将”。那时候,这个上将团队特别年轻,平均年龄才45.6岁。肖华上将最年轻,才39岁,而刘震和陈锡联也才40岁左右。看他们的革命经历,不少人都年纪轻轻就加入了...
最初讨论时,上将名单共有58人,1月16日,该名单被呈送毛主席审批。这些人选来自不同的单位,涵盖总参、总政、总干、总后勤等,还包括军事法院、军事学院、政治学院、总高步校。从军种的角度来看,涵盖海军、空军、炮兵、工程兵、防空和公安;从军区的角度来看,涵盖西北、西南、东北,以及当时的志愿军。此外,...
1955年9月:尘埃落定 比起彭德怀等呈报的上将名单,最终的数量还是少了很多位。具体到公安系统中,最初3位上将只留下了一个,那便是韦国清。韦国清能作为唯一一位公安“大将”出现,与一位重要人物息息相关: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朝鲜战争刚刚爆发的节骨眼上,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接见了部分赴越南军事顾问团的成员,他说...
邓华(1910.04.28-1980.07.03),1955年授勋时45岁,时任副总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彭绍辉(1906.09.06-1978.04.25),1955年授勋时49岁,时任副总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张爱萍(1910.01.09-2003.07.05),1955年授勋时45岁,时任副总长。这样给大家列举出来,相信大家都看出来,邓华上将、张爱萍上将两名最为年轻了...
一,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与罗荣桓上报的初评上将58~51人名单: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与罗荣桓联署上报了初评上将名单,初评上将名单有两种方案,第一方案为58人,第二方案为51人。在彭罗上报的初评上将第二方案中,将第一方案中的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七人临时增加为初评大将人选,...
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与罗荣桓联合署名,将军委座谈会通过的元帅、大将、上将名单上报毛主席与中央书记处。本期将专门详述1955年1月底中央与军委初步确定的第一批51名上将人选,现具体介绍如下:1954年12月17日至29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研究讨论实行军衔制、军官薪金制等问题。12月22日,总政治部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