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鸟身,在山海经中并不少见 《山海经》中还有八位人鸟神:“句芒”、“橐(tuó)蜚”、“五色鸟、“九凤”、“毕方”、“禺虢(gōu)”、“弇(yǎn)兹”、“禺强”。他们当中,有的是地方的大首领,有的是被看作神,还有的是黄帝的后裔。同时出现这么多人鸟神,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上古先民的鸟图腾崇...
198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振标,对史前中国人身高有所研究,推算结果见以下表格。其中,山顶洞人距今3万余年,身高超过165厘米,并不比如今矮多少。到了新石器时代,上古先民身高更让人吃惊,从上述表格中可见,身高几乎都在167厘米以上,大汶口与仰韶新石器组的身高甚至超过171厘米,与今天几乎...
不论古华夏还是古苏美尔,或是其他拥有类似传说的文明,我们都可以非常轻易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文明总会有两条蛇纠缠在一起的图案作为某种图腾象征。更有意思的是,美元的符号也有类似含义。在地球人类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上古时期,这些地域的人类没有任何互通消息的可能性,那么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如此相...
这几件青铜器是铸有器物形象,它们是文字。但反过来,咱们可以通过文字看到上古先民日常都使用些啥,那些器物都是什么形状或样式。在金文里“中”字为象形字,像带旒的旗杆之形。高耸的旗杆、飘扬的旗帜,构成“中”字。甲骨文常见“立中、亡风”的词例,意思是竖立“中”这种带旒的旗子,以测定风向。中觯西周早...
女娲人首蛇身的神秘传说,蕴含着对蛇的崇拜和对自然力量的理解。蛇作为重生的象征,水的代表,以及神秘的女娲之肠演化成蛇身,都构成了上古时期信仰的多维面向。通过解密这神秘传说,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上古先民对自然、生命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崇拜。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女娲为何呈现人首蛇身的神秘传说,以及上古时期先民对...
所幸上古先民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民歌总集——《诗经》,所幸上古先民做诗的时候喜欢打比喻。根据诗歌中比喻的使用情况,我们了解到,两三千年以前的上古先民,最讨厌的动物是如下四种:老鼠、籧篨(癞蛤蟆)、狼和麻雀。 3楼2012-05-28 10:24 回复 围猎 金婚 16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山海经》描述的上古神话世界,仿佛是一个奇鸟异兽遍地的蛮荒世界。在现代人眼中,上古先民刀耕火种且食不果腹,生存环境恶劣,似乎不懂爱情。但是,《山海经》记载了3种神鸟,展示了生死相依的眷侣奇缘。在历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这3种上古神鸟演变成爱情的象征,已经悄悄影响了我们2000多年。 1.比翼双飞的比翼鸟 “...
上古先民怎么区分“左”“右” 人在大地上生存活动,就必须辨别和确定方位。 对古人来说,这是个问题。 考古证实,距今7000-6500年前的中国上古先民,通过观象授时,已经形成了星象、方位、季节、时间紧密结合的统一时空观。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墓中遗存表明,当时的古人,不仅对东宫苍龙、西宫白虎以及南北四...
4.制陶技术: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们的制陶技术的发展成熟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更开启了了艺术的启蒙出现。彩陶的出现,不仅当时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上古艺术的瑰宝,反映了先民的审美与文化。5.文字起源:新石器时代,随着原始先民制陶工艺不断改进,对自然万物的进一步认知,用他们非凡的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简单...
原始先民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基础上,将制约自己生活的自然物和自然力想象成超自然的神灵,作为崇拜的对象,此即精灵崇拜。早期的精灵崇拜主要表现为图腾崇拜,随后则出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偶像崇拜等。1、神秘的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意为“亲属”和“标记”。图腾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