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句话,是中医对医者的一种分级和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中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思想。 上医治未病:这是指最高明的医生,能够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通过观察和调理,预防疾病的发生。他们注重养生,强调阴阳平衡、五行调和,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使人体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意思是指最高明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发作前就把它制止住了。这种“上医”即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注重事先,注重平时保健养生,并且要求顺应自然规律,否则后悔莫及。所以,这里的“未病”既包括心身、躯体疾患,又包括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还包括生...
“未病”、“欲病”、“已病”,指出了疾病发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如果用数字分级即0/1/2三个级别。 这句话核心的意思是:高明的医生在人们未生病时就给予调养,使疾病不易发生;平庸的医生只是等到人们发生疾病或疾病加重时才开始...
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未发生的、准备发生的、已经发生的三个阶段。预测命运就是提前把不利还未发生之事,(要治未发生的病)提前建议预防避免发生,这是预测命运最大的功用。但偏偏就有人喜欢选择治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病,(下医治已病)认为眼见为实嘛,看见不利后,才想到怎么化解,还要求见...
“中医治欲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古“中医”,是注重在病刚刚发生时,症状不太明显时,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之时,就能够用药来达到病除的效果。 “下医治已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古“下医”,则是在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之时,病人家属心急如焚之时,医生用以毒攻毒,甚至于动刀来救其性命……但可惜的是,往...
早在两千多年前,有着医家之宗尊称的医书《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时至今日,很多人不理解这其中的奥秘,看完本文一定让你获益匪浅。 一个传说: 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的医术最好?” 扁鹊答:“大哥最好,二哥其次,我最差。” ...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卷一·诊候》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这个“医”是医学管理的意思,是指站在没病症的角度,要想到可能生病,从而进行预先干预,调理,使人不得病。 素问·刺热》说:...
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
孙思邈在《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基础之上 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 《内经》当中提到是:高明或有远见的智者,往往是在疾病没有蔓延或症候的时 候及早干预,防范于未然,提前做好防护,防止疾病的发生或蔓延,倘若“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