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三部之气”指的是伤害人体不同部位的三种不同的邪气:伤于上部的风雨之邪、伤于下部的寒湿之气,以及由于情志失调(如暴喜暴怒)而伤及的五脏之气。这种分类法揭示了外邪入侵与人体内部情志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深刻联系,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思想的...
“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这句话蕴含着阴阳学说与天地之气的哲理。在国学经典中,尤其是《易经》与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占有重要地位。此句所言“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大致可理解为自然界或人体中存在的三种不同之气,它们各自的起源或属性有所不同,有的源自阴,有的源自阳。
《黄帝内经》疏五过论篇译文节选 | 黄帝说,所以至圣的医师治病时必先明瞭天地阴阳的变化,四季节气规律,与人体中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的关系。由此来决定施予针刺、热熨,或利用毒药去治疗,并详细了解人事上病的起因,由此来明确知道须遵守的法则、道理。病人之贵贱贫富各有不同,也各有其一定的道理。问病人年纪大小与...
脾经属阴,胃经属阳,循行的线路不同,或虚或实、或顺或逆。其病或从内生,或从外来。因为有这些不同,所以产生的疾病也就各不相同。 阳气相当于天气,主护卫于外、阴气相当于地气、主营养于内。阳气性刚强多实,主外,阴气性柔弱多虚,主内。所以外界邪气伤人,首先侵袭阳分,饮食不节制,起居作息无常,首先伤及阴分...
在病理上,三部之气起于阴或阳的表现各不相同。起于阴的疾病,患者常出现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如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而起于阳的疾病,则多表现为外感症状,如发热、恶寒、咳嗽、流涕等。中医在诊断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发病部位,结合阴...
“或起于阴”指的是某些疾病首先在内脏(五脏,属阴)发生。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它们不仅负责各自的生理功能,还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当五脏受到情志过度(如暴喜暴怒)等内因的影响时,就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阴气,在这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