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试题 题目[名词解释] 郭氏“三远法”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1.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2.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3.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反馈 收藏
您好,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它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用以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平远”。这一名词最早由北宋时期的画家郭熙在其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具体解释如下: 高远:通过描绘高耸的山峰和云雾缭绕的景象,表现景物的崇高和宏伟。自山下仰视山巅,反映的是仰视所...
三远法就是指画幅的前、中、后景物。古代画家很注意远、中、近的透视关系,特别强调“散点透视”。所谓“散点透视”,就是把物体看成一点,按照透视规律,它的各个不同的点之间会产生透视关系,形成一条光线穿过这些点而形成的透视线,这种透视法叫做“散点透视”。中国古代绘画在布置画面时,运用了这种透视法,因此也...
三远法名词解释 三远法名词解释:“ “三远”是指地理上、生物上和天文上的3个方面。地理上指以地球表面为对象,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3个方面。大气圈是最外层,厚度约10~50千米,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等。对流层又称对流层,位于大气圈的下部,也就是在海平面1~10千米的高空。这里温度...
所属专辑:美术考编-中美史名词解释 声音简介 三远法:中国山水画透视观察方法。北宋画家郭熙在其山水画理论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出:自山 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白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 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
郭氏“三远法” 答案: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1.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2.自山前而窥山后谓... 点击查看完整答案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 意在笔先 答案: 在落笔之前要初步形成的意象,用意是用笔成败的关键。 手机看题 名词解释 置陈布势 答案:是一构图原则,...
三远的解释中国 画表现远山的三种技法。 宋 郭熙 《山水训》:“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 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写山水诀》:“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 相对 ,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
三远法名词解释美术史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造境之法,它的提出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的一个体现,它是对以往数百年间中国山水画打破空间和时间用以造境,以表现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归纳和总结。打破了一般绘画以一个视点,即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 “高远法”是仰视效果,相当于站在山下往上看。取势高大雄伟,...
三远法名词解释美术史 三远法是美术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绘画创作中将前景、中景和远景进行适当处理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能够使画面更加有层 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空间感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前景的含义。前景是指绘画中最接近观者 的部分,通常位于画面的最前方。在运用三远法时,前景的...
4.2万 【名词解释】一些名词解释 by:露露的自习室 8 名词解释 by:生理病理自学选手 1.3万 名词解释 by:投教圈 3515 名词解释 by:Wish官方 337 名词解释 by:故城烟花 1.4万 -名词解释 by:看给你厉害的 8966 名词解释专栏 by:半夏新传考研 9979 理论-名词解释 by:看给你厉害的 2144 佛教名词解释 by: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