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开始的60周年。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新三线建设”的计划,也就是将东部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备份。为了在这次“新三线建设”中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源,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都启动了新的启动,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为什么国家推行“新三线建设”呢?首先,从1980年...
时过境迁,距离三线建设开始已经有了60年,距离三线建设结束已经过去了44年。在这44年的时间里,东部沿海地区不断崛起,全国的地域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同时也不利于经济安全。最近几年,东部地区的产业开始向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转移,使得中国大量的劳动力无法就业,地方的财政...
1971年至1975年,三线建设的重点转向了豫西、湘西和鄂西地区。由于这是出于战略考虑,三线建设项目大多涉及国防和钢铁行业。整个三线建设阶段,西部地区新建了800多个国防单位,总投资达270亿元人民币,这些单位的生产能力占据了全国国防工业的一半。三线建设之后,四川和陕西成为西部核武器科研生产的重要基地,重庆则形成了...
三线建设指的是哪三线 三线建设分为:一线地区建设;二线地区建设;三线地区建设。 1、一线地区建设:对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进行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2、二线地区建设:对江西、安徽、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进行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 3、三线地区建设:对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长城以南、广东...
毛泽东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扎扎实实搞三线建设上,因此,他的第二个选择,就是搞三线建设,而搞原子弹也是合并到三线建设这一大框架之中的,是在三线搞原子弹。所以,三线建设处于毛泽东战略决策的核心地位。◆1961年,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毛泽东是着重从战争、特别是打核战争的角度来考虑三线建设布局问题的...
“三线建设”指自1964年起中央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它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封锁态势。反馈 收藏
导语: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调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动员下,无数三线建设者...
“三线建设”特指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我国对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当时它是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进行安排的。1964年8月,由于对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性、紧迫性的考虑,中共中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加快建设西南、西北等全国的战略大后方,即“三线”。此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由东部沿...
01三线建设 在这种环境下,毛主席拍板定调,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大规模实施“三线建设”。什么是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就是按照战略防务的重要程度。将全国国土划分为前线、中间线和后方三大区域。其中后方的“三线地带”由于处于腹地。与外敌有足够的缓冲。在打仗的特殊形势下,可以作为理想的大后方。区域四周,却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