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虎溪三笑图 绢本设色 册页 本幅 纵26.4 横47.6公分 故画001296-1 台北故宫博物藏 虎溪三笑讲述陆修静(406-477)、陶渊明(365-427)拜访慧远(334-416)。三人相谈甚欢下,竟让慧远打破“送客不过虎溪...
三笑图含义解释 三笑图 [ sān xiào tú ] ⒈ 古画名。以晋代释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三名高士于庐山论道,相与大笑而别的情节为题材。画已不传。 什么是三笑图引证解释 ⒈ 古画名。以晋 代释 慧远、陶渊明 和 陆修静 三名高士于 庐山 论道,相与大笑而别的情节为题材。画已不传。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二...
《虎溪三笑》表现的是晋时慧远和尚主持庐山东林寺,隐士陶渊明、道士陆静修常到寺里聊天,按贯例,老和尚送客不过虎溪。但这一天,慧远和尚送客,三人谈话不知不觉过了虎溪,三人忽然悟到,相视大笑。这张图摒弃了景的描绘,主要表现这儒、释、道三人的感受和笑态,刻画的很深刻。不愧为画人物画的高手。
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开始流传,到了宋代,李龙眠首次以三笑为题材创作了画作,智圆则为之撰写了图赞,这一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此后,虎溪三笑便成为了历代画家们钟爱的创作主题,无数文人墨客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他们对这一经典场景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南宋时期,一幅佚名的《虎溪三笑图》藏于台北故宫,其画面...
所以啊,“虎溪三笑”这个故事是后人瞎编的,不是真的。从图里展现的场景能看出来,三人正在告别,这也是故事里最精彩的地方。左边这人应该是僧惠远,正在跟另外两人告别。从穿着来看,其余两人中,中间戴着葛巾的应该是陶渊明,右边的是陆修静。这幅画面没有任何背景元素,重点突出了话别时的情形。单国强于《明代...
虎溪三笑图的典故 “虎溪三笑图”,描绘东晋时期释慧远在庐山虎溪桥,送别陶渊明、陆修静,因三人语洽道合, 途中仍谈论不已,不觉已过虎溪桥,三人相顾开怀大笑——因慧远送客人,从不过虎溪桥, 此次不知不觉中破了例,所以相视而笑。 虎溪三笑图 宋代佚名《虎溪三笑图》 宋代佚名《虎溪三笑图》 宋代 佚名《虎溪三笑图...
源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虎溪三笑图”及其典故在韩国古代文坛所形成的联动效应,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韩国古代文人对“虎溪三笑”不断进行着有意识的、富有意味的诗意言说。使得“虎溪三笑”成为一股创作的内驱力,在韩国古代文坛生发出一系列隽美的诗文作品。那么,...
“虎溪三笑”是东晋时期儒士陆修静、隐士陶渊明和高僧慧远同游时的一出典故。宋元以来,文人墨客多以此为题创作《虎溪三笑图》。如图所示为清乾隆年间,日本画家狩野美信所绘《虎溪三
亚明 虎溪三笑 李可染 虎溪三笑图 刘旦宅 虎溪三笑图 ✪ 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业书画艺术品投资20年,长期收售:郎森、袁晓岑、王晋元、周霖、尚文、姚钟华、周善甫、刘自鸣、廖新学、尚丁、缪嘉惠、刘傳辉,吴稀龄、张烈、袁嘉谷、陈荣昌、周善甫、担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