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查昇 查昇写的三 出自: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李邕 李邕写的三 出自:宋拓麓山寺碑 李邕 李邕写的三 出自:宋拓麓山寺碑 赵雍 赵雍写的三 出自:鄣南八咏诗卷 汪士慎 汪士慎写的三 出自:十三银凿落七古歌卷 汪士慎 汪士慎写的三 出自:十三银凿落七古歌卷 任政 任政写的三 出自:唐宋...
二、从单字上看,赵字行书起笔和王羲之同出一辙,尖锋入纸,可见赵孟瞌习王羲之之深,充分利用细细的笔锋引入独特的笔势,除了起笔之外赵孟钚书也经常用到尖锋,这种用法形成了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映带关系,也充分展示了他的用笔技巧。三、在大量的读帖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的改造,使其行书更具有古韵,他的书法...
米芾行书《三吴帖》。纸本。信札及五言古诗各一。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纵30.6厘米,横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襄阳米黻上。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瑞节高如松,一岁几繁使。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言别不可攀,寥虚看...
原因有这么几个:其一,这三件作品名气虽大但都称不上是“水平最高”的作品。《兰亭序》论笔法之丰富、来历之可信,比不上《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祭侄文稿》比不上《争座位帖》,而《黄州寒食帖》也不如《洞庭中山二赋》。其二,这些作品都是“感情超越笔墨”之作,它们是书家的真情流露,也是无法复...
他传世作品极少,《文赋》是他最经典的作品,被誉为“大唐第一行书”,论来历之真实、用笔之精谨,比《兰亭序》还要没三分。张旭已经是书法大家了,陆柬之更是让人佩服,不愧是“姜还是老的辣”。据《石渠宝笈》记载,《文赋》“纵八寸,横一丈一尺一寸(纵26.6厘米、横370厘米),行书,一百四十四行,一...
但是要想凭借行书摘国展,斩兰亭,还非一般实力所致,而他却是这样一位大咖,其笔下的行书,清新淡雅,摘首届手卷展最高奖,还斩获了第三届兰亭奖佳作奖,是一位实力派大家,他就是孙志勇,提到这个名号,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泰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其笔下的行书...
问题来了:清代最美的行书,与天下第一行书,谁更美 回答这个问题,实属不易,毕竟“美”、“丑”是主观感觉,并没有客观标准,但是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比较:从艺术性来说:王羲之远胜梁诗正,尤其他的《兰亭序》,是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和水般流畅的文采,完美的融合,而且是连王羲之也是无法复制的。从实用性来讲...
周慧珺 草书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三) 沈鹏 草书王维《相思》 董其昌 草书杜牧《江南春》 刘炳森 隶书王维《渭城曲》 周慧珺 行书柳宗元《早梅》 周慧珺 行书司空曙《江村即事》 孙晓云 草书韩翃《寒食》 孙晓云 行草王建《十五夜望月》 汪士鋐 行草杜牧《长安秋望》 ...
有网友就建议搞一次“新天下十大行书”的评选,再选出三件,替换下原来十件中名气相对较弱的王珣《伯远帖》、柳公权《蒙诏帖》和李建中《土母帖》。入选的新作可以不受年代限制,但应当侧重于南宋以后。因此,有网友精心挑选了三件作品,我们不妨一起看看它们是不是有资格入选。第一件是赵子昂的行书《洛神赋》...
苏轼的《寒食贴》,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四 、“天下第三行书”的悲欢离合 《寒食贴》最先传至于苏轼同时代的收藏者张氏之手,黄庭坚为见证人。后来一路辗转,传到董其昌之手,这应该算是实至名归吧?到了清代,《寒食贴》被朝廷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乾隆在此帖上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