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计算基极电流,需先测量发射极电流,并通过伏安法获取集电极电流值。接着,利用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即可通过公式Ib ≈ Ic/β计算出基极电流。需注意的是,β值并非固定,通常会在数据手册中给出一个范围,因此在计算时需考虑其变化。例如,若三极管放大倍数为100,发射极电流为1mA,集电极电流为2mA,则基极电流约为0.02m...
通过使用基本的电流分析和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所需的基极电流IB = IC/β。 通过测量计算:在实际电路中,有时需要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和集电极电流IC,以确定基极电流IB。通过连接合适的测量仪器(如万用表)并按照特定的测试方法,可以测量集电极电流IC和基极电流IB。然后使用已知的IC值和测量的IB值计算放大倍数β。
三极管的基极电流可以通过分压电阻计算得到。假设分压电阻为R1=220欧,R2=1.8K欧,电源电压为12V,那么基极电压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得到: Vb=12*1.8K/(220+1.8K)=2.72V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通过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基极电流了。基尔霍夫定律是指电路各处电势差之和等于零。在这里,我们选择从电源正极开...
当UCE大小一定时,UBE大,基极电流大;当UBE大到一定值时,图中是0.6U左右,UBE只要再大一点,基极电流就会增大许多。对于硅三极管而言,这一UBE值为0.6V左右,对于锗三极管而言为0.2V左右。另外,不同型号的三极管具有不同的输入特性曲线。 二、NPN和PNP三极管解读 这次我们把范围扩大到NPN和PNP俩种管子,也给大家一些例子...
对于Re而言,如果把三极管短路,近似等于Rb//Rc与Re分压,即23Ω与10Ω分压,发射极电压约为12V*10/(23+10)=3.7V,基极电压4.4V,基极电流(Rb上电流)=(12-4.4)/100Ω=76mA。因为分压时没有考虑Rb电压比Rc电压小0.7V,计算出的基极电流比实际值略微偏大。
这个是共集放大电路,IB=(VCC2-Vbe)/{R1+(1+β)R2} Vbe=0.7V(一般三极管的导通压降是0.7V),β一般是100
首先确定集电极饱和电流Ics,忽略集电极饱和压降,Ics=Vcc/RL,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取较低值即可,如HFE=50左右。则饱和状态时的基极电流应大于Ib=Ics/HFE,一般取2倍Ib。上述方法适宜于深度饱和电路,一般用于控制电路及低速开关电路。
分析计算题(10分) 已知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 = 50,基极电流Ib = 20μA,求集电极电流Ic和发射极电流Ie。
在共射极三极管放大电路中,基极电流的计算公式是( )。A.IB = UCC / RBB.IC = UCC / RCC.IC =β *IBD.无法求得
电流放大倍数=集电极电流/基极电流=1/0.02=50倍。纠正几个问题:1、集电极电流是输出,而不是输入。2、电流放大只计算电流,不考虑电压,负载电压=输出电流 X 负载电阻,例如在上述条件下,如果负载电阻为7Ω,便可以在1A电流下得到7V电压。3、基极加2V电压非常可怕,电流会远远不止0.0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