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堂,位于养心殿西暖阁,此处原为温室,乾隆十一年,因“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獻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 | 三希堂内景 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
董邦达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奉旨绘制此图,以记写乾隆皇帝的书房——三希堂。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是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书房,因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珍宝而得名。董邦达通过这幅画,不仅展现了三希堂的环境,还融入了王氏父子的故事,寓意深远。
《三希堂记意图》顾名思义是董邦达奉旨记写三希堂的一幅画,上方有乾隆御题《三希堂记》,并有梁诗正、张若霭、励宗万、汪由敦、裘日休等大臣题跋。三希堂在紫禁城内,周围不可能有崇山峻岭,《三希堂记意图》很显然进行了诗意化的艺术处理...
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春,清高宗弘历谕令董邦达(1699~1769)以其《三希堂记》之文意创作一幅画作,用于装饰养心殿西暖阁温室,亦即乾隆帝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命名的“三希堂”。当年二月初八日,此画镶好锦边小线后,贴于三希堂内壁,成为三希堂狭小空间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希堂在紫禁城内,周围不可能有崇山峻岭,《三希堂记意图》很显然进行了诗意化的艺术处理,赋予三希堂宏大而深远的意境。画风依然是董邦达最擅长的娄东画派一路四王风格,于文人画底蕴之上融合了些许宫廷绘画的富丽堂皇。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
御题三希堂记::内府秘籍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蔵之。夫人生千载之下,而考古论世于千载之上、嘉言善行之触于目而会于心者,未尝不慨然増慕、思与其人揖让进退于其间。羲之清风峻节、固足尚;即献之亦右军之令子...
#让我们一起来读日历#清,乾隆帝,三希堂记卷(局部);三希堂内景。养心殿西侧有个名为三希堂的雅室。乾隆帝《三希堂记》中说 :“内府秘笈王羲之《快雪帖》、王献之《中秋帖》,近又得王珣《伯远帖》,皆希世之珍也。因就养心殿温室,易其名曰‘三希堂’以藏之。”同时他又说以“三希”名堂者,不完全是为了...
和田白玉御笔三希堂记,和田白玉御笔三希堂记尺寸:15x8x0.6cm重1248g此组传记和田白玉材质,四片一组。取材厚实,大料所出,玉片两面以浅划手法细刻而成,正面为汉文,背作刻满文体。整器玉质细腻,手感温润,实属罕见,值得收藏。,,和田玉,se81038189,和田玉,年代不详,白玉
董邦达(1696年-1769年)清代书画家、浙江富阳人。喜好书法、绘画,篆刻,得古法,山水画取法元代人,善用枯笔。画山水法原董其昌,与董源、董其昌称“三董”。“”三希堂记图“”是奉旨记写三希堂的一幅画, 乾隆皇帝的御笔提拔 画风同董其昌,皴法披麻、云头皴...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帝的书房,也是其作为养心殿主人留下的最明显的标志。乾隆皇帝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书法)。另在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也有一处“三希堂”,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