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此诗为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1. 用自己的语言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的画面描写出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 1. 概括诗歌颔联的内容,分析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写了诗人极目远眺看到的景致:“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抒发了繁华易逝,盛世难再,唯有山水长存的无限感慨,为末联“不见长安”的愁思作铺垫。 示例四:直抒胸臆。诗的结尾写浮云悠悠,愁思无限,壮志难酬,哀怨如缕。这里诗人用“浮云蔽日”寄寓自己的内心...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中“游”“流”“丘”“洲”“愁”押韵,且一韵到底;第二、三联对仗,全诗音韵和谐,体现了韵律美。2.情感:诗歌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沉痛心情。主旨:诗歌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金陵凤凰台如今“台空”“凤去”,唯有江水依旧奔流不息,蕴含无限感慨。 B. 颔联“吴宫”“晋代”两词,写出凤凰台作为东吴东晋兴亡的见证者,极富沧桑感。 C. 颈联对仗工整,用词形...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凤凰来游象征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金陵见证的历史一去不返,只有长江永恒。 B. 颔联,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建都金陵的六朝:吴国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 C. 颈联,诗人将目光投向...
【题目】诗歌鉴赏。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②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③。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⑤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思是: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请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 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题目,音节明快优美。 B. 颔联借事抒情,列举东吴与东晋两朝,抒发兴废盛衰的感慨。 C. 颈联凭吊历史遗迹转向欣赏自然景色,对仗工整,气象壮丽。 D. 尾联写在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