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家灭智到三家分晋,这一历史剧情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交汇,它标志着晋国的兴起和沉浮。晋国自晋文公开始实行三军六卿制,其中三军分别为中军、上军、下军,每军设卿和将,形成了六卿体系,其中中军卿逐渐演变成执政卿,位高权重。这体现了晋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其在春秋时期的霸业一度不可撼动。然而,三军...
每日成语:“三家分晋”与“三家灭智”,韩赵魏立国 “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历史事件,也被认作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直强大才能免遭瓜分的厄运。 此典出自《史记.晋世家》:“静公二年,魏武侯、赵敏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韩康子、赵襄...
历代晋侯们利用卿族彼此制衡,驱使他们南征北战,为晋国的扩张努力工作;战功最卓著的人会获得丰厚的奖赏,然后就被清洗,其赏赐回到晋侯的手中。 这期间有个人值得一提,即足智多谋的士会,他洞悉晋国的政治规律,在晋、齐鞌之战之前激流勇退,让大功于郤克,并告诫儿子士燮不要争功,成功避免了祸端。 晋国公室的这种...
三家分晋:智氏不经意的一句话,导致赵韩魏三家联合灭智,春秋末年,中原霸主晋国渐渐衰落,而晋国的六家卿大夫赵、韩、魏、智、范以及中行则对这个侯国所拥有的一切虎视眈眈。 而后,范氏与中行氏企图叛乱,最终被灭。六家卿大夫最终只剩下
到了公元前453年,即魏、赵、韩三家卿大夫晋升为诸侯之前五十年,却发生了三家联合消灭智氏家族的事情。 1 强霸的智伯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资治通鉴》习惯用“初”这个字开头,交代一段历史背景。智氏家族说一不二的大家长智宣子,决定选嫡子智瑶为嗣卿。族人智果反对说,智瑶虽有“五贤”:美鬓长大...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从此就有了后来战国七雄的三个国家。在此之前,三家联合起来先灭了智氏。智氏族主智宣子原来是晋国的卿,年纪大了,打算立嫡子智瑶继位,族人智果表示异议,说:“您的嫡子智瑶不如智宵,虽有才干但德不配位。”智宵是智宣子的庶子,所以智宣子不愿意传位给他。智果知道...
但晋定公死后,到了晋出公时期,赵鞅也死了,继承他的正卿之位的是智文子荀跞之孙智襄子荀瑶,也称智伯。智伯就不用像赵鞅那样有所忌惮了,他上台后就和赵、魏、韩三家合谋,一起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封地。照理说,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后,他们的封地应当收归国有,成为晋国公室的所有物,而智伯却私自和另外三卿瓜分了...
“三家分晋”前最强大的智家,为何被弱小的韩赵魏三家给灭了? 在中国历史的划分中,有个时代叫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为什么是前453年呢?因为这一年,中国历史中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件,那就是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了晋国,就是史称的“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魏赵韩。时间:公元前455年 战争方:(晋国内战)一:智氏,晋国六卿之一,起源于春秋时期,得姓始祖为晋国上卿智庄子。荀瑶(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53年),姬姓,智氏,名瑶,即智瑶,因智氏源自荀氏,亦称荀瑶,又称智伯、智伯瑶。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大臣。兵力未知。二:韩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