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放牧樵采。亮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亮子诸葛瞻,嗣继爵位。[注二] [注一]《襄阳记》曰: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
4 年前· 来自专栏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 DevilHaveMercy 追寻宁静的希望关注乔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与兄元逊俱有名于时,论者以为乔才不及兄,而性业过之。初,亮未有子,求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己适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注一]年二十五,建兴六(元)...
三国志 裴松之注原文带拼音及翻译,【三国志 裴松之注】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
注一:刘备的托孤之举,不仅是对诸葛亮能力的信任,也是对蜀汉未来命运的慎重安排。他深知诸葛亮的忠诚与才能,故能放心地将国家大计交付。注二:诸葛亮在面对外界压力时,坚守道义,拒绝了诱惑,展现了他作为领袖的坚定和远见,这使他成为蜀汉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翻译(《蜀书五·诸葛亮传》07)三国时代,诸葛亮率军南征,于秋月全境平定,军需充裕,国家富饶。因此,诸葛亮开始整顿军备,演练武艺,以待大规模行动。建兴五年,诸葛亮率领诸军北驻汉中,临行前,上疏皇帝,陈述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强调侍卫大臣在内不懈怠,忠心之士在外奋不顾身,...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三国志 裴松之注 作者:(晋)陈寿 编,(南朝宋)裴松之 注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献帝春秋曰:初,...
035 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 522022-08 2 036 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 1452022-08 3 037 裴松之简介 602022-08 4 038 卷三十六 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 982022-08 5 039 卷三十七 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 742022-08 6 040 卷三十八 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 582022-08 7 041 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
(三材料)(赤壁之战、曹操)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遣诸葛亮》、裴松之《三国志注·卷十·于时韩(遂)、马(腾)之徒》、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九·赤壁之战,(曹)操之必
诸葛亮以丞相身份,管理尚书事务,获赐符节。张飞去世后,诸葛亮又接任司隶校尉之职。[注一]注释提及,《蜀记》中有评论称,晋初扶风王司马骏讨论诸葛亮时,有人质疑他过于劳民,权谋过大。金城郭冲认为诸葛亮才智过人,但功业未竟,难以定论。扶风王对郭冲的见解表示赞同。裴松之认为,关于诸葛亮的...
刘氏正应继承大统。他说,士大夫追随刘备已久,期望得到功勋。于是,刘备即位,封诸葛亮为丞相,授予他辅佐朝政的责任。诸葛亮以丞相身份管理尚书事务,受赐符节。张飞去世后,诸葛亮接管司隶校尉一职。注释一提到,《蜀记》中有对诸葛亮的一些争议,认为他在蜀地劳民伤财,但也有观点赞赏他的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