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货占比看,良品铺子的存货占比下降幅度最大,今年前三季度存货占比仅为7.34%,也是存货占比最低的企业;其次是三只松鼠,今年前三季度存货占比为9.16%;而来伊份的存货占比则不降反升。 从存货周转天数来看,三只松鼠的存货周转天数下降了32.38天,...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三只松鼠、来伊份和良品铺子一直被视为中国代工零食三大巨头。但三巨头没狂飙多久,就陆续遭遇了线上流量见顶、线下零食量贩折扣店等新模式的围剿。面对竞争,三只松鼠率先转向,于2022年底提出了“高端性价比”战略,其本质在于对供应链全链路进行优化,以此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质高价优和丰富的坚果...
具体来看,202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良品铺子营收59.99亿元,同比减少14.33%;三只松鼠实现营收45.82亿元,同比减少14.07%;来伊份营收30.02亿元,同比减少7.61%。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来伊份营收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下滑幅度较大,而来伊份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再来看净利润表现。202...
在三家零食厂商中,2022年的营收规以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来伊份为序,但「不二研究」注意到,营收增速与其规模关联不大。具体来看,2022年报数据显示,三只松鼠实现营收72.93亿元,同比减少25.35%;良品铺子营收94.40亿元,同比增加1.24%;来伊份营收43.82亿元,同比增加5.03%。除了来伊份表现出较好的反弹势头,...
盐津铺子、来伊份的数值在40%-50%之间,良品铺子大部分年份在30%以上。三只松鼠的销售毛利率出现了下降的态势,整体较低在20%-30%之间。近两年来,盐津铺子和来伊份两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是相比较同行,仍然存在很大的优势。盐津铺子采取自行生产的模式,自建生产工厂,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平均成本,对...
作为零食界的“前浪”,来伊份近年来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不仅错过电商红利,线上渠道长期处于劣势,口碑也逐渐失守,江湖地位早已被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后来之秀取代。 陷入焦虑的来伊份正尝试自救,试图给自己贴上“新鲜零食”标签,发力加盟业务来改变弱势地位,但能否起效仍未可知。 全面掉队的业绩 创立于1999年的来伊份...
近日,作为A股“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300783.SZ),良品铺子(603719.SH)和来伊份(603777.SH)相继公布了2022全年及2023年一季度财报。 三家零食厂商年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三只松鼠和来伊份股价分别上涨0.37%和0.55%、而良品铺子股价下跌3.96%。 截至5月12日收盘,三只松鼠报收21.47元/股,对应市值86.09亿元;良...
融资、扩张、合并、起诉……近两年的零食店赛道时常处于舆论的风暴眼中。一边是良品铺子、三只松鼠、来伊份等已上市的零食品牌在高端化与性价比中飘摇不定;一边是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零食有鸣等新型零食集合店在加速扩大规模。 作为“零食第一股”的来伊份近年来深耕线下门店渠道,并且尝试开拓咖啡品牌“来咖咖啡”...
来伊份创立于1999年,于2016年作为“主板零食第一股”在A股上市;良品铺子则于2006年在武汉开出了第一家门店,15年间发展了2600余家线下门店,于2020年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三只松鼠成立时正是互联网电商飞速发展的时候:自2012年创立起,三只松鼠就主营电商服务,坚持“IP化、人格化”的品牌策略,连续七年“双11...
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渠道布局和新品的竞争上,良品铺子、盐津铺子、三只松鼠和来伊份都已经展现出了各自的实力和特色。未来,这几家企业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同时,他们也将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