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别抄之乱的结果是蒙古彻底掌控了济州岛,平定了叛乱。具体来说:叛军初期攻占济州岛:1270年11月,三别抄军攻占济州岛,将耽罗国王赶下王位,达到了叛乱的高潮。叛军势头减弱并寻求外援:到了1271年,三别抄之乱的势头开始减弱。他们试图寻求日本镰仓幕府的援助,以重振旗鼓。在次年,他们的势力有所恢复...
崔氏政权的私兵军团,后来发展成为高丽的正规军。“别抄”的意思是精锐部队,“夜别抄”最早是为了平定地方叛乱而临时组成的组织,崔氏政权时代成为常设组织,人数增多,分为左别抄与右别抄两支部队,再加上被蒙古俘虏逃回者组成的神义军,合称三别抄,成为武人持续掌握高丽政权的重要权力基础。
蒙古朝廷的决定促使高丽元宗将首都迁回开城,同时下令解散三别抄军,这一举措在表面上是和平的,却引发了三别抄军的强烈不满。在裴仲孙的领导下,他们不甘受辱,发动了反抗,目标直指高丽朝廷和背后的宗主国蒙古帝国。有组织的行动中,三别抄军封锁了江华岛与大陆间的水路,并依托周边岛屿和沿岸地带作为战...
三别抄之乱的起因源于蒙古帝国对高丽的侵略以及高丽朝廷的投降。尽管三别抄军奋力反抗,打出了气势,打出了情怀,但最终还是被蒙古人和自己人镇压。此后,蒙古帝国彻底完成了对高丽的征服。从东亚的格局来看,三别抄之乱延缓了蒙古帝国对日本的首次侵攻。🗡️ 别抄军的含义 “别抄”的意思是精锐部队,三别抄是左别...
摘要:在蒙古对高丽的入侵和蒙丽关系变化的背景下,高丽三别抄展开了大规模的抗蒙战争,从江华岛抗争到蒙丽联军攻陷济州岛,历时四年,不仅对高丽王朝予以重大打击,而且也极大地打击和牵制了蒙丽联军对日本的征伐,尤其是三别抄建立自己的政权,并且遣使日本,...
在四月,蒙古朝廷决定对叛军采取行动,蒙古与高丽的官军仅用一个月就拿下了珍岛的战果。承化侯王温和裴仲孙不幸被捕,其残部由金通精带领,逃至济州岛避难。到了1270年11月,三别抄军势如破竹,攻占全岛,将耽罗国王赶出了王位。然而,这场叛乱的高潮并未持续太久,到了1271年,三别抄之乱的势头...
📍 济州港坡斗里抗蒙遗址,位于济州岛济州市涯月邑缸坡頭里路50号,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这里见证了高丽时期韩国人民抵抗蒙古军入侵的英勇斗争。🧀 历史背景:在高丽时期,蒙古军入侵韩半岛,韩国人民奋起抵抗。三别抄军作为高丽军中的精锐部队,坚持抵抗直至最后一兵一卒。他们的事迹在济州岛上得到了纪念,展示...
与这些叛军不同,三别抄军坚决反对蒙古,其源于主战派崔瑀创建的私人武装,对崔瑀的忠诚无二。1258年,金俊将军发动政变,结束了崔氏政权,但金俊上台后采取亲蒙古政策,将王子王賰送往蒙古。王賰被忽必烈支持即位,成为高丽元宗。元宗为了获取蒙古的援助,还将王世子送往蒙古。1268年,林衍率领的三别抄军...
所谓三别抄,即融合都房及崔氏政权的军事背景而成,系指崔瑀为防止小偷的偷窃与武人的同党不良少年的骚扰而设置之夜别抄而言。夜别抄的人数增加后,乃分为左别抄和右别抄,并将对蒙古抗战被俘而逃亡来归者组成神义军,三者合称三别抄。在都房以卫护崔氏之安全为目的时,三别抄则负起警察与战斗等任务,并共同成为...
三别抄害怕名籍会转交到蒙古人手中,引来蒙古人报复。于是江华岛上的三别抄便在将军裴仲孙与夜别军指谕卢永禧等人的领导下发动政变。起初裴仲孙、卢永禧等在谋画政变之的时候,曾想号召将军李白起一同响应,但李白起不同意,裴仲孙、卢永禧便把他杀死,随后发起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