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昆《三体》英译本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研究 吴庆娟,张丽云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摘要:美籍华裔刘宇昆助力刘慈欣斩获雨果奖,《三体》成为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的典例。对《三体》英译本 中译者创造性叛逆行为的研究,可以从微观上揭示译者在中国文学海外译介中发挥的作用,进而为中国文学作 ...
《三体》的英译本名为《The Three-Body Problem》,译者为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刘宇昆业余从事科幻小说写作,其作品《手中纸,心中爱》于2012年获得雨果奖以及星云奖的“最佳短篇故事奖”。他还将刘慈欣、陈楸帆、马伯庸等中国国内科幻名家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对中西科幻作品界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得益于...
《三体》英译本能够脱颖而出获奖,并吸引广大读者,说明该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译者刘宇昆也功不可没.1993年,阿皮亚首次提出厚翻译理论,其核心为采用注释和注解将源语言文本放置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翻译,目的在于为读者提供背景知识信息,便于读者的理解和鉴赏.2010年,张佩瑶在《中国翻译话语英译...
2021刘宇昆 《 三体 》 英译本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研究吴庆娟 , 张丽云( 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 ,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 : 美籍华裔刘宇昆助力刘慈欣斩获雨果奖 ,《 三体 》 成为中国科幻文学走出去的典例 。对《 三体 》 英译本 中译者创造性叛逆行为的研究 , 可以从微观上揭示译者在中国文学海外译介...
本文通过对刘宇昆译本与原作的对比研究,以及与其他文学译作、翻译方法相比较的横向研究,详尽地总结了译者在此部作品中所使用的翻译手法,所体现的翻译特点。相较于之前文献以某一特定角度或目的而言,更加系统、深入、全面的分析了整个《三体》英译本的翻译特点。文章第一章分为引言,阐述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与研究目的及意...
主题词: 离散译者;刘宇昆;《三体》摘要:刘宇昆“离散译者”身份,通过选择性阐释法、酌情式删减、一词多译及拼音+英文解释等翻译策略,在翻译作品中体现出来,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离散译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身份优势,从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经验借鉴和现实反思,为文化走出去提供路径指引。
摘要 刘宇昆"离散译者"身份,通过选择性阐释法、酌情式删减、一词多译及拼音+英文解释等翻译策略,在翻译作品中体现出来,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离散译者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身份优势,从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展开更多 Liu Yukun's identity as a"discrete translator"is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ed works ...
2008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出版并于2015年获得第73届"雨果奖",这被看作中国科幻小说史上的一座里程碑.2014年,《三体》的英译本由刘宇昆翻译并成功地被西方读者接受,其原因除了原作自身的魅力外,译者刘宇昆"近乎完美"的翻译也功不可没. 读者是文学鉴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被学者忽视.接受美...
现今国内研究《三体》刘宇昆英译本的文献很少,且鲜有文献以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研究视角。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解读《三体》刘宇昆英译本,有助于理解刘宇昆翻译策略所创造的“熟悉感与陌生感”,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翻译适应选择论角度,分析刘宇昆英译本在语言维和交际维上的...
第三空间化的离散翻译空间——兼谈刘宇昆译《三体》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借助精彩的译文蜚声国际,与此同时离散译者的翻译研究也受到关注,地理,文化,身份等因素均不具有非此即彼理解的二元特征,这些元素交... 袁翔华 - 《宜春学院学报》 被引量: 0发表: 2023年 离散译者刘宇昆的科幻小说译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