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五年计划,简称“三五”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66年至1970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蓝图,酝酿和编制于1964年初。该计划的制定旨在奠定国家经济基础。▍ 指导思想的转变 该计划的指导思想经历从“解决吃穿用”到“以战备为中心”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根源在于国家对战争的准备,反映出国防的首要性,将国防建设置于首位...
三五计划,全称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是中国在1966年至1970年间的经济发展蓝图。这一计划始于1964年的编制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经济发展计划。它标志着中国从解决基本的“吃穿用”问题转向更为全面的“备战”阶段,重点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转向战略准备。在这个阶段,三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起初,计划是...
本来设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于1963年启动,然而因为国际局势的突变以及第二个计划的问题,该计划一再推迟,直到1966年才得以实施。依据当时的情况,计划更加侧重于国防建设与“三线建设”,同时援助越南以抵御外敌侵略,解决边境摩擦也成为当务之急。您是否也在思考为何要开展“三线建设”?为何这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正当我国基本完成调整经济的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起步] 中央集中力量解决吃穿用问题 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遇阻] 文化大革命突然暴发 “三五计划”执行遇阻 [推行] 全军贯彻“五七指示” 文化大革命确立理论基础 ...
1965年6月16日,余秋里匆匆赶到杭州,把计委制定的“三五”计划的大概内容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周恩来、彭真、陈毅、李先念、薄一波等人都在场,小计委的成员李人俊、林乎加、贾庭三也参加了汇报。余秋里主要汇报了“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规模和指标,还提到了计划编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汇报过程中,毛泽东不时插话。...
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196
解析 “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因为,在执行“二五”计划(也称为大跃进)时,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修改原定计划,提出脱离实际的建设任务和过高的奋斗目标.使居民消费水平每年平均下降2.5%,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以致原计划的从1963-1967第“三五”计划推迟到1964年编制. ...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
按照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时间,中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本应在1963-1967年实施,但是由于二五时期出现的国民经济失衡,为了使三五计划能在较好的起点上展开,决定把1963-1965年作为继续调整、整顿的过渡时期,把1966-1970年作为实施“三五”计划的五年。
“三五计划”的总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方针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方针:这意味着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既要重视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又要加强工业建设,推动工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加强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