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催化成就奖获得者,厦门大学教授万惠霖先生于2024年4月28日凌晨1时安详辞世,享年86岁。万惠霖先生1938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北汉口。1958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1959年,因表现优异被...
万惠霖参加或主持的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发明专利。 “敬贤灯光” 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流传着“敬贤灯光”典故,说的是万惠霖教授和他的老师蔡启瑞的故事。他们都住在敬贤宿舍区,而且挨得很近。万惠霖每晚睡觉前,都会习惯地往老师蔡启瑞书房看上一眼,每次他都看到老师书房里还...
1997年,万惠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他从不畏惧羞辱。如果你不知道,那你就不知道。”“如果你不明白,我就说我不明白。”哪位老师得出的结果?虽然我后来也加入了讨论,但我还是会说是这位老师干的。谁干的,谁干的!”20世纪90年代,龙瑞强成为万惠霖的学生。在与万惠霖讨论...
万惠霖说:“我觉得自己永远处在科学的起跑线上,要拼命地向前跑。”学习兴趣一直推动着他前进,做学问搞科研让他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甘为人梯育栋梁 在勤于科研的同时,万惠霖也投身于教学一线,长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在学生印象中,他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总...
视频加载失败,可以 刷新 试试 00:00/00:00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发布 中国中科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万惠霖先生逝世一周年缅怀 网上缅怀 发布于:湖北省 2025.04.28 13:32 +1 首赞 收藏 把休息时间压缩到极致的科学院院士万惠霖先生 推荐视频 已经到底了 热门视频 已经到底了 ...
万惠霖,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出生于湖北汉口,1959年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师从陈国珍、田昭武、张乾二等名师学习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物质结构和高等物化课程。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催化理论方向研究生,后留校任教至今,与化学...
催化化学权威、物理化学家万惠霖院士去世,86岁|讣闻 【财新网】毕业留校任教的半个世纪,几乎每天午夜12点过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万惠霖的书房灯才会熄灭。他合著了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催化化学的教科书;先后在络合催化理论、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及催化作用的量子化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2024年4月28日,万惠霖辞世...
人物简介:万惠霖,1938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北汉口,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万惠霖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1982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进行研修;1997年当选...
“万惠霖”的解释如下: 万 拼音wàn 五行水 部首一 繁体萬 简体笔画3 繁体笔画12 康熙笔画15 结构单一结构 笔画笔顺字源字典成语词典古文字典说文解字书法演变开头成语结尾成语 万(萬) wànㄨㄢˋ 数目,十个一千:~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喻极多:~物。~方(a...
万惠霖 中科院院士个人简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1982-1983)中科院院士(1997)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 厦门大学硕士(1966)厦门大学学士(1962) 研究领域 物理化学,催化化学,包括低碳(C1-C3)烷烃临氧催化转化,固氮酶催化,催化剂和催化反应的原位、动态谱学表征和理论模拟。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