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境内的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两千多年来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11月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系统综合利用了大别山余脉向平原地区过渡的自然地势和水势以及由众多塘(水塘)、荡(浅水湖)组成的天然湿地,修建河堰(堰为具有拦水分水作用的堤坝),“串荡成渠,连塘为蓄”,从而形成功能强大的...
七门堰充分利用湿地形态,串荡成渠,连塘为蓄,连接着1.7万多个塘、荡,形成海绵型生态调蓄灌溉系统,两千多年来持续发挥着灌溉、防洪、防旱作用。这种灌溉网络体系好似“长藤结瓜”一般。据清《舒城县重修水利记》记载,七门堰灌区内灌溉用水具有自上而下,...
近日,在印度维萨卡帕特南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其中,我省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等我国4个工程入选。 七门堰是位于舒城县境内杭埠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距今约2200年,史称“七门三堰”。 七门堰所在的舒城县位于大别山东麓、巢湖...
11月4日,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等中国4个工程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已关注关注重播分享赞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视频详情 七门堰 是位于安徽舒城县境内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巴洋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由汉高祖...
11月4日,记者从舒城县水利局获悉,在当日下午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其中,位于舒城县的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申报成功,这是我市首个获得世界性殊荣的灌溉工程,也是此次全省唯一入选的工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
中新网合肥11月6日电 (刘欣 张强)北京时间11月4日,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等中国4个工程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 历经2000多年沧海桑田的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何以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航拍安徽七门堰引水灌溉工程一隅。(无人机照片)李涛摄 ...
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作为一种传统的水利工程设施,通过其独特的工作原理,为农田灌溉提供了持续且稳定的水源。下面,我们将逐步解析这一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七门堰的构造与功能 七门堰,顾名思义,由七个主要的闸门构成,这些闸门在灌溉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控制水流的分配,还能根据农田的需求调节水量...
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这里地处江淮平原,水系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地区。七门堰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水利工程优势,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七门堰的历史背景 七门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
朋友,今天咱就来唠唠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那有趣的工作原理。 七门堰啊,就像是一个特别聪明的大管家,管理着农田的用水大事。你想啊,农田就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娃娃,水就是它们的食物。七门堰得把水这个“食物”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七门堰有个很厉害的本事,就是蓄水。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水桶,把雨水、山泉水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