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门堰水利工程遗产区也已规划建设水利博物馆等多个场馆,基本形成完整的遗产标识系统。作为万佛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淠史杭水利工程的核心区,年接待“访、学、游”超五十万人次。这些措施对工程遗产水利功能可持续发挥、灌区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全域旅游发展、灌溉农业产品...
七门堰,这个古老的水利灌溉工程,坐落在江淮地区的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是汉朝时期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七门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工程规模宏大,更是在水利科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如今已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门堰的设计和建造,展示了...
刘馥“循汉羹颉侯故迹,”“修筑断龙舒水,灌田千五百顷。”《三国志·魏刘馥传》:“广屯田,兴治芍陂七门吴塘诸堰,以溉稻田,官民有蓄。”这里的七门指的就是七门堰水利工程。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兴治七门堰水利的是在明代宣德年间(1426)。县令刘显,“事...
七门堰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舒城县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巴洋河)中段。《庐州府志》记载,此为羹颉侯刘信修建,距今已有2200余年。在新修的观景台上,记者看到10余米宽的堰基上筑着三座船形石台,两扇高高的石门被机械吊起,清澈的河水从古流淌至今。七门堰拥有丰富的层次,凸显了时间长河中的极致浪漫。高斌摄 七...
近日,位于六安市舒城县的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成功入选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司参与了其中活水引源工程——七门堰枢纽加固工程的建设,引源头活水,润百里沃土,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了这项建于2200年前、有着大别山中的“都江堰”之称的水利工程。七门堰枢纽加固工程位于舒城县万佛湖镇境内,建设内容涵盖七...
七门堰水利工程位于安徽省舒城县,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是汉朝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呢!它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形成自流灌溉网,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灌溉农田达20万亩。2023年,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还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项水利工程啊!
这项古代水利工程,规模宏大,能灌溉十多万亩农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设计巧妙,如在堰口设置闸门,调节水量,既防旱涝,又方便灌溉。刘信的智慧体现在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引龙舒水(今名杭埠河)至平原,形成了一条条灌溉渠道。七门堰的建成,为龙舒平原带来了丰饶的田园风光,描述中描绘的...
七门堰在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它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2000余年。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刘信为羹颉侯,食邑于舒,始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引水东北,发展农耕,灌田8万余亩;又于东加筑乌羊、槽牍堰,谓之“七门三堰”,灌 - 力行于20231002发布在
七门堰不仅具有历史悠久、工程浩繁的特点,而且在水利科学上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现为安徽省级文物文物保护单位。 七门堰在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它是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2000余年。汉高祖7年(公元前200年),刘信为羹颉侯,食邑于舒,始于七门岭 分享11 舒城吧 ...
2022年12月15日,由舒城县脱贫攻坚“双基”达标一期项目(活水引源工程)建设管理局、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同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所组成的验收小组对舒城县脱贫攻坚“双基”达标工程一期项目(活水引源工程-七门堰枢纽加固工程)进行完工验收,并且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