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七绝的第三句中可以用“似”字或“如”字,以此同他物作对比或类比,而第四句则顺承第三句的对比,侧重于说明这种对比的相似之点,以此绾合全诗。比如唐朝王维的《送沈子》诗云:“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第三句把相思比作春色,但这两者有何相同之处...
末句“无风自请踏墙来。”写的比较别扭,“自请踏来”的组合属于生拉硬拽。此句的造句不成功,则意象就很不清晰,使整首诗表现得寡淡无味,诗意很稀薄。此句可以改为“梨花寻梦上墙来。”,这是对“一阵粉云风过后”回应,也是对前三句的总结。寻什么梦?自然是春天的梦啊。看看调整后的整首诗效果。 七绝 春...
王士祯七绝很讲究第三句的转折手法,而且也比较容易借鉴学习。本诗的第三句开头采用“珍重”二字进行转折,对一二句的景物描写做一个强调性的总结。而“珍重”本身是一个带主观语气色彩的词,故此为何强调前面两句的景物,就给第四句留下应该进行回答的空间。这就是很典型的七绝勾连手法。第四句就是对第三句“...
(月亮云老师主讲)2023.2.10 中诗大25期绝句班绝句第三讲:七绝的创作方法一 882023-02 9 (月亮云老师主讲 ) 2023.1.13 中诗大25期绝句班绝句第二讲:七绝的立意和布局 1032023-02 10 (月亮云老师主讲)2023.1.6 中诗大25期绝句班绝句第一讲:七绝的起源和结构 1062023-02 查看更多 ...
看动画学唐诗#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
方法一:七绝的第三句中可以用“似”字或“如”字,以此同他物作对比或类比,而第四句则顺承第三句的对比,侧重于说明这种对比的类似之点,以此绾合全诗。 比如唐朝王维的《送沈子》诗云:“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第三句把相思比作春色,但这两者有何相同之处呢?第...
故没有那么神韵,气脉偏于凝滞。但从写诗的情感表达上,这首诗也算中规中矩的一首七绝吧。 故此,学习古人诗词创作,最好像本文一样,对原作进行分析解读,然后进行仿写,慢慢掌握古人创作的技巧精髓,到一定程度即可熟能生巧,随便写都可以很像诗词。
(月亮云老师主讲)2023.2.10 中诗大25期绝句班绝句第三讲:七绝的创作方法一 88 2023-02 9 (月亮云老师主讲 ) 2023.1.13 中诗大25期绝句班绝句第二讲:七绝的立意和布局 103 2023-02 10 (月亮云老师主讲)2023.1.6 中诗大25期绝句班绝句第一讲:七绝的起源和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