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解析】七年,晋文公、秦穆公一起围攻郑国,以郑国在晋文公在郑国逃亡期间,没有礼待他和城濮之战时郑国帮助了楚国为由。因此围郑,想要捉拿叔瞻。叔瞻听到这个消息后,自杀。郑国于是带着叔瞻(的遗体)来告见晋国。晋国表示:“我一定要生擒郑国国君才甘心”。郑国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派了一个密使去见...
原文: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 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九年冬,晋文公卒,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晋文公重耳,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
原文: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 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九年冬,晋文公卒,子...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十四年九月,惠公卒,太子圉立,是为怀公。秦缪公乃发兵送内重耳,使人告栾、郤之党为内应,杀怀公于高梁,入重耳。重耳立,是为文公。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五...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①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疏]“公何以不言即位”。 ○解云:隐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注云“据文公言即位”。然则彼已注解,是以此处不复注之。 ○“春秋”至“即位”。 ○解云:而言《春秋》者,欲道孔子意,《春秋》之内皆尔,非止此处,故举其大号言之,是以僖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继弑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
秦孝公 渠梁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 秦惠文王 嬴驷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 秦武王 嬴荡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 秦昭襄王 嬴稷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 秦孝文王 嬴柱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 秦庄襄王 嬴楚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 秦始皇帝 嬴政 前246年-前210年 在位3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