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子事件”后,邹韬奋没有被国民党的手段吓倒,他又创办了一份新刊物《抗战》。 1944年,是邹韬奋生命的最后一年。7月24日,邹韬奋逝世。 陷于弥留的邹韬奋,曾表达自己的愿望:“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少。二十多年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
6月下旬进行了第二次开庭,这一次法院打算强行将七人审判。这次审判也牵动了社会各界爱国人士的心。为了营救七君子,冯玉祥想出一条计策,即让宋庆龄也自愿入狱,一同接受审判。宋庆龄可是孙中山的夫人,是国母,社会影响力极高,法院是不敢对其进行判决的。宋庆龄听闻此计后深表赞同,于是一场救国入狱运动开始了。审...
反动当局很不甘心。6月25日,法院更换了审判官及推事,第二次公开审判开庭。“七君子”与律师密切合作,又一次唇枪舌剑弄得法庭狼狈不堪。反动当局精心策划的这场审判闹剧以失败而告终了。为营救“七君子”,7月5日,宋庆龄等12人来到了苏州自请入狱,反动当局大为狼狈。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了,全民抗战的呼声...
终于迫使江苏高等法院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君子”交保释放。 在整个“七君子”事件过程中,抛头露面充当打手的是租界和国民党当局,但明眼人心里都明白,“七君子”事件既然涉及抗日救亡,那么和日本人就不可能没有一点关系。“七君子”被捕后的第3天,宋庆龄便敏锐地指出:“这种违法逮捕和捏造的罪名,都是日本帝国主...
1936年11月22日深夜,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在上海将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王造时、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和史良7人拘捕,这便是“七君子事件”。 国民党政府对救国会七君子的迫害引起全国的震惊和愤慨,各界人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营救活动。救...
爱国“七君子”不朽的人生 国民党制造的“七君子”事件,在国内外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营救下,被无罪释放!他们的勇气和为国之大的胸怀,值得我们铭记。1、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浙江嘉兴人,清光绪1904年进士。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兼首任主席,曾在日本东京私立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政治部...
声援营救“七君子” 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伟大实践中 找寻答案 1935年在北平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为适应新的斗争形势,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上海,作为民众反日运动的暴风眼和各种政治力量的云集地,具备开展统战工作的有利条件。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探班排演现场,还原上海律师营救“七君子”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台前幕后 “立即向日本宣战!没收卖国贼的财产,救济受灾人民!” “全国武装起来,保卫华北!为祖国自由而奋斗!” …… 舞台上,游行队伍的呐喊声振聋发聩,1936年动荡的上海,面对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的铁蹄,国民党当局迟迟...
自2017年春夏起,笔者曾数次去苏州寻找七君子当年留下的印迹。沈钧儒等人被押解到苏州后在江苏省高等法院(今道前街170号)接受侦讯,如今那里已经成了一些机关的所在地;法院旗下的看守所在司前街西善长巷,成了苏州警察博物馆(1936年末,史良投案后曾被关押在此处女监里)。这些都被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但当年...
戊戌七君子是指1898年(清朝戊戌年)发动戊戌变法的七位主要发起者,也被称作“戊戌变法七君子”。他们分别是康广仁、梁启超、谭嗣同、林旭、蔡元培、刘光第、严复。这七位人士一起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以挽救垂危的清朝政权。他们主张变法,争取改革与革命。然而,由于清政府内外反对派的阻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