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唐在年龄规定方面的这种变化体现的治国思想是:(注:丁是指能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不同于男孩)( )A..轻徭薄赋B..重男轻女C..尊老爱幼D.唯才是举 5【题目】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
[解析]依据材料“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以上为中男,23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可知,唐朝在担任赋役的成年男子年龄方面规定的变化是年龄规定越来越大,这有利于减轻人民赋税负担,体现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重男...
“丁”,又称正丁、丁男,一般指主要承担赋役的适龄男子(有时也包括女子,称丁女);“中”,又叫半丁、次丁、中男(或中女),一般指年龄低于丁的青年,经常部分地承担赋役。丁、中用以与“老、小”相区别,丁中的年龄标准历代有所不同。丁中制也是判刑轻重的法律依据之一。
凡是男女出生,刚刚生下来叫做黄男(女),4岁以上称之为小男(女),十六岁之后称之为中男(女),21岁以上叫丁男(女),60岁以上叫做老男(女)。
从全国范围来看,适龄单身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只是他们大多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和北上广等大城市那一大票儿单身女性不在一个生活环境中,婚恋市场之所以女多男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身男性的准入门槛相对会高于女性。传统观念都会让女性以45度仰望的视角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当甲男找乙女,乙男找丙女,丙男又去找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
由材料可知,唐初将人民按年龄分为小、中、丁、老,其中中男的年龄是16—20岁,唐玄宗时中男为18—22岁,可见中男的年龄范围增加,意味着社会中男和成丁人口数量的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初政府有大量无主土地,随着均田制的推行,无主土地越来越少,必需减少授田人口数量,而提高授田人口的年龄限制能有效减少中男...
“男丁”和“丁男”在意义上很接近,没有大的区别。如果仔细区分的话,就是一个是单只名词,一个是群体名词。男丁多用来之所有适龄男子,而丁男多用来指一个适龄男子。晕
曾在知乎上看到过李银河老师的一篇文章《“剩女”与单身浪潮》,其中提到“甲女丁男”理论,讲的是,在婚姻市场上,男人往下找,女人往上找,甲男找乙女,乙男找丙女,丙男找丁女,于是剩下来的就是甲女和丁男,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