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CSN 2024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丁小强教授于10月17日就“肾保护研究40年——基于血流动力学与代谢机制的干预研究进展与思考”这一话题带来了精彩演讲,不仅为提升临床诊疗技术提供了宝贵见解,而且为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带来了极具启发性的学术参考。本文特别编撰整理了慢性肾脏...
丁小强,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1965年8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原武进县),1986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同年考取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肾内科研究生,1991年7月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重点学科——肾脏病学学科带头人,中华肾脏病学会委员,中华肾脏病学会上海分会...
“肾脏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未来5到10年将快速大幅增加!因此,在全球范围以及国家层面我们应该尽快将其作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重大慢性疾病一样来防治。”日前,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丁小强教授在2024进博会现场接受搜狐健康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CKD)已成...
当前,我国CKD患者的高钾血症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在10月16日-20日举办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CCSN 2024)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小强教授分享了CKD患者疾病负担及早期干预管理策略,《中国医学论坛报》现整理精要如下,希望对读者的临床实践有...
医脉通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小强教授围绕IgA 肾病流行病学现状、治疗现状以及未来的治疗方向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01.可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全球 IgA 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如何,疾病管理存在哪些挑战? 丁小强教授 IgA 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我国 IgA 肾病患者以青壮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团队通过一系列临床前研究,证实了远程缺血预适应可以显著降低包括缺血、感染等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并通过系列基础研究,提出免疫和能量代谢模式转换介导了远程缺血预适应的肾保护作用这一创新理论。基于原创性研究成果,创新性建立晚期远程缺血预适应技术,应用于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他们联合心...
丁小强,国际知名肾脏病学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脏科主任兼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肾脏科主任,担任国际血液透析学会理事兼亚太区负责人、国际急性肾损伤指南小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会长等职务。从事肾脏病学医教研工作30余年,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最大规模的透析患者队列之一,年透析近10万例次;多项创新...
【祝贺!我院丁小强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2023年12月7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开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丁小强教授当选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丁小强教授带领团队在肾脏疾病和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的开创、...
听闻“尿毒症”三个字,有许多人将它与绝望、悲观、放弃联系起来,然而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的透析室里,却充满着温情的故事——透析了30多年的老奶奶,度过自己耄耋之年的生日,享受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边透析边陪伴儿女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在透析中尝尽了人间的喜乐,看着子女长大、结婚生子,过上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