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大博士生尹丹丹,西安交大博士生李博阳为本论文共同一作,通讯作者为西安交大化学学院赵洪洋副教授、丁书江教授、和肖春辉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陕西省秦创原创新人才计划项目的资助。论文的表征及测试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支持。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丁书江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疏水性多碘离子液体作为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材料具有高电导率和低水溶性,在保持高氧化还原活性的基础上,也可抑制聚碘离子的穿梭,从而成功激活碘氧化还原过程。通过对多碘离子液体的化学结构进行分子工程设计,其电导率可达 3.4 × 10 -3 S cm -1,库仑效率高达98.2%。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了自发级联优化策略。通过自由基聚合在锌负极上构建了一种能够自发分离-重构的保护层(PAPE@Zn)。基于溶解度差异,PAPE层内溶解性较好的聚氧化乙烯(PEO)可以自发的分离到体相电解液中,它与水分子相互...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大学丁书江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林志群教授提出了一种利用动态超分子弹性体(DSE)界面层的策略,该界面层能够被锂金属还原,自发形成强的Li+离子–偶极作用,从而增强锂金属负极与碳酸酯电解质的界面稳定性。DSE结构中的软相通过松弛配位的Li+–O相互作用实现快速的Li+传输,而富含负电性亲锂位点的硬相促...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丁书江教授和郗凯教授团队制备了含有单离子导体聚合物(SICP)锂盐和传统双离子锂盐(LiTFSI)的双盐体系聚合物电解质SF@d-QSPE。其中SICP可以提供聚阴离子,通过排斥作用降低自由阴离子(TFSI-)的移动速率,提高LTN至0.75;同时传统双离子锂盐解离出足够的Li+确保了令人满意的有效锂离子电导率(σ...
通讯作者:何冠杰,赵洪洋,丁书江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 研究背景 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不稳定性是锌金属阳极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它会导致电极/电解质界面和析氢反应(HER)的不稳定,最终导致锌阳极失效。在各种类型的SEI层中,富氟SEI由于具有较高的Zn2+导电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电...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大硕士生刘洪,通讯作者为西安交大化学学院丁书江教授、于伟副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的表征及测试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支持。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西安交大硕士生刘洪,通讯作者为西安交大化学学院丁书江教授、于伟副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的表征及测试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支持。 来源:西安交大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14599...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教授和赵洪洋助理教授首次提出了自发级联优化策略用于调控锌离子的迁移-扩散行为以实现长寿命、低 N/P 比锌离子电池。具体而言,将锌负极保护拆分为脱溶剂化和均匀离子通量两个目标,通过自由基聚合在锌负极上构建了可自发分离-重构的保护层(PAPE@Zn)。PAPE层内含有水溶性差的聚丙烯酰吗啉(PAC...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丁书江教授和郗凯教授团队制备了含有单离子导体聚合物(SICP)锂盐和传统双离子锂盐(LiTFSI)的双盐体系聚合物电解质SF@d-QSPE。其中SICP可以提供聚阴离子,通过排斥作用降低自由阴离子(TFSI-)的移动速率,提高LTN至0.75;同时传统双离子锂盐解离出足够的Li+确保了令人满意的有效锂离子电导率(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