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不同:一条鞭法征收役银,按人口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而摊丁入亩则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 (2)进步性:①过去以实物地租为主,现在以货币地租为主,这有利于农业的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②纳银代役和地丁银的规定,进一步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异同,如下: 1、算法不同。 一条鞭法:明中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摊丁入亩:就是把前面那个按人丁数计算的人丁银即人头税取消。 2、实施背景不同。 一条鞭法:明朝老百姓要交田赋,服徭役,交杂税,又是记粮,...
不同之处:1. 一条鞭法中的丁指的是差役,差役改以银代役,而摊丁入亩的丁指的是丁银。2. 一条鞭法只在某些州县推行,而且各地情况相差很大。摊丁入亩则丁额已在永不加赋的规定上加以规定,并广泛推行。3. 摊丁入亩完全以田亩为征收依据,而一条鞭法则是赋、役部分的摊入地亩中征收。一...
而摊丁入亩则把人头税废除,只按土地多少收税,可以说摊丁入亩是一条鞭法的进一步发展。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区别 1一条鞭法改革主要内容 1)把明初以来分别征收的田赋和力役,即把多种多样的力役,包括甲役、徭役、杂役、力差等等,合并为一,总编为一条,并入田赋的夏秋两税一起征收。 2)每一州县每年需要的...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按认定和田亩多少征银。摊丁入亩是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废除人头税。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安史之乱以后,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纳税,叫两税法.纳税分为土地税(田赋),人口税(户税)和杂税等。明中期推行...
(3)都因商品经济发展使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不足,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4)都增加了国家收入、缓和阶级矛盾。 异:(1)失败——成功;(2)人丁数和税额不固定——固定;(3)王朝中期——王朝初建时期;(4)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完全按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
1、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2、摊丁入亩是清代时期的政策,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雍正时期开始实行。四、意义不同 1、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是一件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