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精细规划,每个大队都配有专门的机枪中队,这个中队由三个重机枪分队和一个弹药分队构成,每支重机枪分队配备了仅有的1挺九二式,还需十一名战士和两匹骏马来维护。这意味着每挺重机枪的背后,是二十二人的辛劳和四匹马的付出,显而易见,九二式的机动性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九二式重机枪的分量,正是其稳定...
众所周知,现代重机枪在实战中通常采用长短点射交替射击,短点射为5-7发,长点射为7-12发,如果一挺机枪配发200发子弹,只够10次长点射,很容易陷入弹尽粮绝的窘境。这么少的子弹,在战斗中够用么?我国的89式12.7毫米重机枪,是全世界最轻的大口径重机枪,枪身连枪架一起全重只有26.5公斤,不足美军现役M...
从时间分布来看,八路军每年缴获的机枪数量并不是平均的,七七事变之后的前10个月缴获192挺,从1938年6月开始的每个周年(统计区间是当年6月到次年5月)分别是291挺、651挺、519挺、362挺、479挺、626挺、1929挺,而在1945年6月到10月的大反攻(敌后战场相当数量的日军在1945年8月15日之后拒绝向八路军投降,战斗仍在...
研发刘易斯机枪的原因,是那个时期的火力输出都是非常不便的重机枪,而步兵班里那些吃瓜大兵,都还拿着打一发拉一下的栓动步枪,火力非常薄弱。这个时候,步兵需要一挺机枪,能抱着跟着步兵班行动,而且能够随时部署的,重机枪明显不适合。当年德国佬在MG08机枪的基础上,弄了个憨憨MG08/15,非常笨重。都知道刘易斯...
可是,就是这么人手一挺重机枪的神剧场景,搞不好还真要被我国变成现实了。前段时间,国防频道悄咪咪地露脸了一款传说中的12.7mm重机枪——QJZ-171。不过这个编号还没有官宣,大家暂时称之为山地机枪。从视频画面中可见,以往的89式在步兵作战携带时要么是单兵肩扛,要么是装好枪架后两三人一起抬,而这款新式机枪...
其中建设在昆明海口的第五十一兵工厂,就于1941年6月试制出中国第一挺机关枪。1941-1945年,共生产机关枪 15000 余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机关枪是“现代战争之利器”。1936年夏,国民政府军事当局曾与捷克布鲁诺(BRNO)兵工厂协商,协助中国建厂自行制造捷...
与他相反,有一人仅靠一挺机枪,在3天的时间内,打出了26000发子弹,直接消灭3000日军。更是因为这一壮举,获得了美国国会荣誉勋章这一军人最高荣耀。受伤回国之后,不甘平庸的生活三次入伍,最后,不幸牺牲在了硫磺岛。这位靠着机枪一战成名的,正是美国大兵约翰•巴斯隆。巴斯隆出生于1916年,父母都是意大利的...
不是,机枪其实是倪大红老师发明的。(开玩笑,这句划掉)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机枪都是倪大红老师发明的,尽管这挺捷克造的ZB-26道具机枪有点穿帮。据说,清朝著名的武器发明家,自动枪械专家,戴梓教授,利用永乐大典里的图纸,研制了一种叫做 “连火铳”的连发速射武器,在当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历史学家们考证...
然而,在这背后,却隐藏着我们很少去深究的问题:一挺机枪,一千发子弹,在实际的战斗中,究竟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战争的深度和复杂性。一千发子弹,可能在电影中只是几分钟的激战,但在实际的战场上,每一发子弹的使用,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火力的控制,子弹的保管,以及对敌情的判断,这些...
每缴获一挺机枪,那可都是八路军拿鲜血换来的呀!从八路军整体的缴获情况来看,从1937年9月一直到1939年6月30号这段时间,一共缴获了384挺轻机枪、78挺重机枪,轻机枪和重机枪的数量比例差不多是5比1。从1939年6月一直到1940年5月,八路军缴获了不少轻重机枪,一共有651挺呢,这里面轻机枪占了绝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