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画风独特的科普绘本,全书用铅笔在纸上创作,呈现出老派画法和黑灰色画风。它描绘了碳原子从诞生到进入海洋、变成石灰岩、化成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最终进入人体的生命进化史。🔍 碳原子的奇妙旅程: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碳原子诞生。 碳原子乘着宇宙风,在大撞击纪元中来到地球。 碳原子变身二氧化碳,来...
对理科一窍不通的我,还专门了解了碳原子的基本常识——碳是少数几个自远古就被发现的元素之一,是构成碳基生物的最基本元素。怪不得这本书叫作“一个原子的旅行”,当然,这个旅行除了地理空间的旅行,更多的是时间上的旅行。 中科院院士韩布兴有更进一步的解释,“一个小小的... (展开) 8 0回应 蜗牛格格 202...
在黑白的素描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138亿年前,见证了碳原子的诞生。画面中的宇宙星云、远古时期的风蚀石灰岩悬崖、游隼、大海、沙漠、冰川等,都栩栩如生。🌿书中描述的场景相当浪漫: 碳原子在环球旅行中找到了喘息的机会,向一片葡萄叶面投降。葡萄的汁液参与光合作用,变成葡萄酒,农民喝了葡萄酒后,未经转化的...
《一个原子的旅行》,作者是美国艺术家约翰·巴尼特,灵感来自意大利化学家普里莫·莱维的著作《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个元素“碳”的故事。带孩子看《一个原子的旅行》,追踪碳原子的一生,会让他看到一幅关于宇宙历史和地球生命的壮丽画卷,在碳原子的史诗中,感叹生命的奇迹。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碳原子138亿年的旅程 ...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一个原子的旅行》追踪它的一生,从而看到一幅关于宇宙历史与地球生命的壮丽画卷。在138亿年前,宇宙星神一场大爆炸宣布碳原子的诞生,炽热且密度极大的早期宇宙膨胀后冷却单足以形成宇宙中的第一批元素——氢和氦,巨量的元素构成的气体云形成第一批恒星。其中,一颗硕大无朋的恒星不断燃烧着,...
刚好,遇到一本绘本《一个原子的旅行》,作者是约翰·巴尼特,他因为偶然读到普里莫·莱维的《元素周期表》而爱上了化学。 他用碳素笔画把碳原子与生命的轮回演变,在《一个原子的旅行》里呈现给大家。 尽管今天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但仍然没有什么元素,比碳更能代表世间最重要的奇迹之一——生命。
作者感谢的另一个人是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教会了他画画,而他正是用画笔为我们勾勒出了碳原子的震撼。《一个原子的旅行》,全书都是用碳素笔画出的黑白画稿,作者的绘画非常大气,以大片的黑色或白色为底色,然后以大量密集的对比色线条绘制出爆炸的光芒、星云体系、碳酸钙质塔、颗石藻、石灰岩等,很多页面上...
作为一个文科生,化学的一切好像离我特别遥远。我最近一次知道碳基文明这个词,来自刘慈欣,碳基文明和硅基文明大战。当孩子问我,什么是硅基,我却有些词穷。嗯,没有什么比这样一本书,更能解释这个涵义了。《一个原子的旅行》以透视般的视角,让人们重新审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碳原子的...
《一个原子的旅行》由《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篇《碳》改编而成,作者约翰·巴尼特用精美的绘画和生动的语言,把构成生命最根本的元素——碳——在万物中的轮回,呈现给我们,极具人文关怀。 约翰·巴尼特,平面设计师兼插画师,也是一名科学爱好者。 在他20多岁的一次环球旅行中,他阅读了《元素周期表》,其中《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