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碑刻于永熙年间,此时正是汉字由隶转楷趋于成熟的时期。该碑字体秀丽工整,字迹清晰,用笔以方笔为主,圆笔收尾,方圆结合,字形端正朴实,俊秀遒劲,具有鲜明的东魏书法特色,是魏碑的典范之作。 局部欣赏 推荐用笔 |無極| 纯羊毫长锋专业毛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
《张迁碑》是中国汉代隶书法的杰出代表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众多汉代碑刻中,它以其古朴、厚重、典雅的风格脱颖而出,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情,呈现出朴质风格,被誉为精品。 碑文中的字形方折宽厚,转角既有方正又有圆润,书写过程中的笔势雄浑且曲折有力,落笔坚定稳健,堪称汉隶方笔系统的典范之作。
历来人们认为这类碑刻是汉隶碑刻的典范。这一派在当时是开风习、树“八分”法则的革新派,后世则视之为汉隶中之“馆阁”。《华山庙碑》携带了悠久的汉隶艺术传统,见证了汉文化的辉煌历程。这部传世名作承载着汉隶书法独特的韵律之美,在当代书法传承发展中,《华山庙碑》所蕴含的书法特色和艺术内涵仍然具有举足轻重...
原标题:线上展览 | 历史的留言簿——聊城碑刻拓片精品展(一) 来源: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碑刻拓片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如同一幅幅历史画卷,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真实呈现。“笔走龙蛇书千古,刀琢斧凿刻春秋。”每一幅拓片都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蕴含着书法家的气韵和刻工的精湛技艺。我...
《张猛龙碑》线条爽朗、劲健,线条在笔者的书写中运动,再加上技法的巧妙运用,运动在不规则中震颤,线条的轮廓戥呈现出微小的起伏变化,赋予了线条自己的生命力。《张猛龙碑》工整而不呆板、清逸而不浮华、秀雅而不媚俗,属于写刻双能的难得碑版。 由于是碑刻的原因,《张猛龙碑》的线条挺立,如长刀大戟,可口锋利,大多...
尽管碑身残缺沧桑,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建宁,这跨越1800多年的东汉的一个年号,在我们看到这块碑刻的那一瞬间,有了具象的呈现。 这就是本期带你走近的瑰宝——《建宁残碑》,山西省现存最早的文字碑。 文物名片 主角:建宁残碑 出生时间: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 ...
近几年,陆陆续续不同的元氏墓志出土,一再刷新了人们对于魏碑的认知,其中,1926年夏天在河南洛阳北高沟村东南出土了一件北魏墓志最为引人注目,该墓志名为“元桢墓志”,是目前所知北魏墓志 中刊刻年代最早的一方,距今有1400年,气势恢宏、雄厚。《资治通鉴》记载有元桢事迹。《元桢墓志》是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
书法碑刻中,章法是至关重要的。章法是指一副作品的整体布局,它是书法家艺术创作的结晶。《张景碑》的章法特征,通过排列整齐和布白匀称的处理,展现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字体的间隔、大小以及位置的精确安排,使得整体碑文呈现出端庄而平稳的排列,为书写着带来愉悦的视觉体验。
展览以碑石在陕西分布的区域为辅线,呈现一幅文字中的陕西碑刻地图,力求让观众从地理位置上认识陕西的历史名碑。所展出碑刻拓本区域覆盖陕西省境内含省会西安市,6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以及23个区县共三十多个地区,连线东路西路、陕南陕北、关中地区、名碑佳刻遍布三秦。筹展人员绘制了陕西全境金石碑刻地图,今后为金石...
阮元(1764—1849)反对独尊二王、以学帖为法的悠久传统,指出帖书和碑刻书体各有所长。包世臣(1775—1855)详论碑刻书体的特点,有以其优点补帖书之不足的意思。康有为(1858—1927)指出帖书辗转相传、失却原貌是尊碑的客观原因,碑刻能够呈现书体的阶段性变化和历史多样性。康有为认为书论“可著圣道,可发王制,可洞...